張麗萍 張琨
摘要:先例現象是俄語語言文化領域研究的重要內容,本文以俄羅斯網絡媒體為平臺,闡釋了先例現象的分類及來源,著重分析了先例現象在媒體語言中的使用。
關鍵詞:先例現象;媒體語言;來源;使用
1.俄羅斯網絡媒體的發展及特點
現今在全球化范圍內人類越來越多地受到大眾傳媒的影響,而語言作為大眾傳媒的工具,在轉播信息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語言不僅是思維和交際的工具,同時也是社會文化的反映,是記錄文化的符號體系。隨著媒體中言語交際范圍拓寬,以及提高交際質量和速度等要求導致媒體語言中自發出現新文本形式,其充分體現于網絡媒體語言中。
俄羅斯作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其網絡媒體的興起是在風云變換的社會轉型期間,俄羅斯建立了獨有的新聞模式,網絡媒體的發展取得了較大的成績,體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俄羅斯傳媒在結構上向多類型、多層次轉變,傳播內容豐富多彩,傳媒形式多樣化,傳播功能多元化。2、網絡傳媒取代報紙的首要地位,其重要性日益突出,標志著俄羅斯傳媒的影響由平面化轉向立體化。3、網絡傳媒的多元化發展為新聞傳播者和大眾提供了更為自由的信息空間,新聞傳播者有了廣泛的信息選擇和傳播權力,大眾在傳播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而俄羅斯網絡媒體語言也表現出其獨特的語言個性:例如:1、交際方式具有創新型:新文本形式的出現給網民更多機會發表見解和主張,極大地提高了交際的有效性。2、言語交際更加簡潔:在網絡這個寬松的交際環境中,網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形成網絡交際的特殊用語。3、言語交際更加隨意:網絡中新新人類的出現,使得一些新新話語以非傳統構詞方式出現在網絡中,成為“網絡俗語”。
2.先例現象的起源及分類
“先例文本”這一概念由Ю.Н.Караулов于1986年首次提出。在先例文本概念之后,俄羅斯越來越多的學者對此表現出濃厚的研究興趣。其中,以В.В.Красных為代表的一批年輕學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不斷對先例理論進行修正和補充。首先,他們將“先例文本”概念擴展為“先例現象”,用來指所有那些“1)為民族語言文化共同體成員所熟知的(具有超個體性質的);2)在認知(認識和情感)層面實際存在的;3)在某民族語言文化共同體成員話語中經常復現的”現象。在此基礎上,Красных等人將先例現象作為上位概念,然后再具體劃分出“先例文本”、“先例語句”、“先例情景”、“先例名”等下位概念,最后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先例理論體系。
我國學者近年來在研究語言文化學、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俄語教學實踐、當代俄語變化及大眾傳媒俄語時均涉及到先例現象。趙愛國在《先例理論及其研究》中對先例概念內涵進行解說。劉宏的《外語教學中的先例名現象》詳細論敘了先例名的概念、結構特征、功能以及先例名理論與俄語實踐教學。蘇婭的《當代俄羅斯報刊廣告中的先例現象》闡明先例現象作為一種語言文化現象,廣泛地運用于當代俄羅斯報刊廣告中,大大地加強了廣告的宣傳效果。當然,還有一些學者在不同領域,不同方面對先例現象進行研究與探討。
結合跨文化交際的實際需要和學者們的綜合研究,我們將構成一個民族認知庫核心內容的先例現象概括為先例情景、先例文本、先例名和先例話語等四種表現形式。先例情景是指現實中曾經出現的理想情景或人類創作的藝術現實。一個民族的神話故事、民間故事、文學作品、宗教傳說、歷史片斷中的相關情景均可成為先例情景并固定在該民族的語言意識和認知庫內。
先例文本是指獨立的意義完整的言語活動的產物,是多元述謂單位,是一種意義成分的數量與意思并不等同的復雜符號,為一定的語言文化共同體所熟知。文學作品、圣經故事、歷史文獻等等均可能成為先例文本。
先例名是先例現象的一個表現形式和民族意識單位,是與先例文本或先例情景密切相關的名字,在交際中作為區分特征總和的復雜符號存在。
先例話語是言語思維活動的復現產物,反映對民族認知庫內已經存在的內容進行復制和加工的過程,同時具備述謂性和非述謂性兩個特征,屬于語言現象并在言語中重復使用。成語、諺語、俗語、歇后語、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構成了先例話語的基本內容。
3.網絡媒體語言平臺下先例現象的來源
網絡媒體語言是網絡新聞報道中傳播具有新聞價值信息時所使用的語言。它具有特殊的交際領域、交際功能,其語體構成的基本原則是程式性與表現力相結合、相交替。在當代俄羅斯網絡媒體語言平臺下包含著大量的、豐富的先例現象,它已成為網絡媒體語言實現感染功能、追求特殊表現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對大量例證的剖析,我們初步總結出先例現象的幾種來源類型,并以此揭示其中蘊涵的深刻的社會歷史與民族文化意義,以及它們獨特的表現力與感染力。
<1> 源于文學作品的名稱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往往知名度高,流傳廣,運用名家名著的書名無疑會使語言的表達效果強烈,能刺激讀者的好奇心和閱讀愿望,也很容易就能喚起讀者對相關作品的回憶,如:Минздрав"на дне"(Известия)。這則新聞借用了高爾基小說《底層》這一代表性的作品名。
<2>源于詩歌及文學作品中的詞句
俄羅斯人素以喜愛讀書著稱,俄羅斯的詩歌和文學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塊瑰寶,許多名人的詩句和著作不僅為俄羅斯人而且為世人所熟知。如:Кому-повод,кому-дата(Аргументы и Факты)。此新聞是由作家特瓦爾多夫斯基的作品《瓦西里焦爾金》中話語的改編。
<3> 源于各種藝術形式
如:"Щелкунчик"Баланчина(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此新聞與柴科夫斯基的著名芭蕾舞劇《胡桃夾子》有關。
<4> 源于歌曲的歌詞
優美動聽的歌曲往往因深受大眾喜愛不脛而走,將優秀歌曲的歌詞用作網絡語言能產生出良好的修辭效果。如:Если в сердце твоем любовь(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俄羅斯報》這則新聞來源于俄羅斯歌手尤利婭的著名歌曲《如果心中有愛》中的歌詞。
<5> 源于電影作品
電影是俄羅斯最大眾化的藝術形式之一,在媒體語言中運用電影名或是電影中的片段,往往使得形式新穎、醒目。如:За"Красной шапочкой"пришли охотники(Коммерсантъ)。這則新聞標題來源于著名兒童動畫電影《小紅帽》。
<6> 源于文化現象
如:Улыбка"Оскара"(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獨立報》上的這則新聞與“奧斯卡獎”有關。
<7> 源于成語、諺語、俗語
成語、諺語和俗語是歷史的產物,它們言簡意賅,形象生動,蘊涵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哲理性、典故性都很強。如:Где зарыта(Томскийвестник)此新聞與俄語諺語“這正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相關。
<8> 源于圣經故事
宗教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影響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Бизнес в овечьей шкуре(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俄羅斯報》這則新聞標題與圣經故事“披著羊皮的狼”相關。
<9> 源于童話、神話傳說
童話、神話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如:Тысяча и одна дочь(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俄羅斯報》這則新聞來源于“一千零一夜”。
<10> 源于口號和警示名言
有些網絡語言源于反映時代的口號、標語等,具有很大的鼓動性、說服性。
如:Солдат без диплома–не солдат(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該新聞與拿破侖的名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相關。)
4.結語
先例現象形式非常多樣、復雜,蘊涵著大量的文化信息和背景知識,研究探討先例現象對于民族文化交流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Гудков Д.Б.Теория и практика межкультурной коммуникации,М.:ИТДГК?Гнозис?,2003.
[2]Журавлёва Е.А.Капарова Ж.Д.Прецедентные тексты начала XXI века,М.:2007.
[3]Красных В.В.Основы психолингвистики и теории коммуникации,М.:Гнозис,2001.
[4]劉娟.俄文報刊標題中常見的情感作用手段[J].俄羅斯文藝,2007(1)
[5]劉宏.外語教學中的先例名現象[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1)
[6]徐琪.大眾傳播媒介中的先例現象[J].中國俄語教學,2002(2)
[7]蘇婭.當代俄羅斯報刊廣告中的先例現象[J].中國俄語教學,2005(4)
課題來源:本文系2017年國家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俄羅斯網絡媒體語言平臺下的先例現象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710439252)
作者簡介:張麗萍(1996.01-),女,吉林長春人,本科生。
通訊作者:張琨(1984.05-),女,山東泰安人,講師,研究方向:俄語語言及俄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