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凈
摘要: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由于缺乏來自父母的親情呵護與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監管,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這時教師要遵循教學規律,對學生注重素質教育,尊重學生個性,對學生充滿關愛,盡到自己最大能力去培養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教育問題;學校教育;措施
近幾年圍繞留守兒童出現的各種問題都越來越尖銳,因此我們要在家庭、學校、社會幾個方面分別做出對策,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一、留守兒童定義及其現狀
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而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的兒童我們稱為留守兒童。據調查,全國14歲及以下的留守兒童數量已達2290.45萬人,父母雙方至少一人外出打工的中小學生平均占全體學生的47.7%,有的省份比例竟達到60%。留守兒童問題主要表現出三個特點:第一,持續時間長。我國社會發展正處于城市化進程之中,很多農業人口要轉為非農業人口,需要的時間非常長,與此相關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也將會在很長時間內持續存在并演化。第二,缺乏教育引導方針。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將逐步成為真正意義的“非農業人口”,兒童成長期的教育與引導將決定他們能否順利地成為市民。第三,時間緊迫,負面作用已經顯現。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已經進入青春期和青年階段,而且還會有很多孩子加入,他們的影響力和破壞力可能會越來越大,根據各地公安系統對未成年人盜竊、搶劫類犯罪統計,留守兒童在其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有些縣城中甚至有60%以上的案件是留守兒童作案。
二、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
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務工,雖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經濟條件,為子女接受教育提供了較大空間和可能性。但是,父母角色的長期缺位,卻導致大量農村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親情、家庭教育和監管,致使他們在很多方面存在問題。
1.教育問題
在調查中發現,有15%的留守兒童成績很差,他們的學習狀況很差,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熱情,進取心、自覺性不強,有厭學傾向。還有的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很差,經常作業不做,還說謊打架,甚至沉迷于電視、游戲。留守兒童由于缺少家庭教育,一般難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同時還會覺得讀書無用,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從學校教育來看,課程設置與兒童身心發展不相適應。由于家庭 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展上存在的困惑與問題,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教師和集體的溫暖,但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并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這就使得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響。
2.心理問題
父母不在身邊,缺乏及時溝通,祖父輩的隔代教育,要么產生極度溺愛現象,要么就是有代溝。孩子們有委屈的時候找不到人傾訴,遇到失敗挫折,沒有人在第一時間給引導,孩子們要么繼續享受外婆的溺愛,要么就把心靈之門緊緊閉合,自信心逐漸消磨殆盡。
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對自身評價不高,有嚴重的自卑感,。他們有盲目反抗心理,大多對父母充滿怨恨。留守兒童情緒較不穩定,孤獨感是他們報告最多的情緒體驗,委屈難過,狀態焦慮和抑郁明顯地高于非留守兒童。
3.安全問題
由于監護人長期不在家,學生違紀或者受到侵害后就常常無法得到及時有效地處理。留守兒童是弱勢群體,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又極為缺乏,沒有父母的直接監護,就很容易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加上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事無巨細,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教育的意識和能力,以致留守兒童容易受到非法侵害,或由于行為失控,走上違法犯罪甚至自殺輕生之路。
三、應對問題的措施
留守兒童已經影響了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因此,徹底解決好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各個部門和各級政府的協作與支持。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我本人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很重要,因此,父母應努力履行起家庭教育的職責,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考慮考慮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錢重要。如果家庭經濟確實困難,可以讓父親外出,母親留在家里。父母都外出務工的話,如果條件允許,可讓其在打工地接受義務教育。其次,要與孩子多溝通。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要利用書信或電話等方式定期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讓孩子感到父母的關愛和家庭的溫暖。另一方面也要及時的向老師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另外,如果家庭經濟確實困難,父母需要外出務工而無人照看孩子的,父母可以請求親戚朋友來幫忙教育孩子,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2.學校方面
學校在為所有兒童提供良好的知識教育的同時,也要關注他們的 身心健康發展。尤其是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的群體,更要在課程教學 中加強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使他們自尊、自立,幫 助他們做到知法、守法,引導他們安全、平穩地度過人生發展的關鍵 時期。
3.社會方面
留守兒童較多的農村村委會要聯合婦聯、團委、工會、居委會、學校,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宣傳力度,培養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總結: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當今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新難題,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關注與努力。留守兒童也是祖國的花朵,且這些花朵數量及其龐大,為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迫 在眉睫,花朵能否華麗綻放,關鍵在于我們能否讓孩子們擁有一個溫 暖的家。所以,留守兒童需要的是各界人士的集體行動。
參考文獻:
[1]劉坤赤·留守兒童幾多憂[N]光明網據新華網西安 2007 年 5 月 28 日電!溫家寶在陜西看望農村留守兒童
[2]徐愛東·家庭功能缺失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影響與對策[J]南方農 村 2009
[3]鄭哲·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 育,2006
[4]王建芳·誰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N]河南法制報 2009
[5]李金濤·農村留守孩現象亟待關注[J]中國改革:農村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