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王建強
摘要: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和諧積極的師生關系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活動的成敗。好的師生關系給人如沐春風之感,對學生會有很好的感召力。教師適當的表情,手勢可以讓學生振作精神;教師親切的眼神,細小但有效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稱贊,可以縮短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覺得學習是一種享受,做到敢想、敢問、敢說,這將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揮,從而營造自主學習的師生關系。以下幾方面,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些粗淺體會。
關鍵詞:教學;師生關系;體會
1、寬容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良藥
寬容就是對學生的要求不要過死、過苛、過于統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允許并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學生的實際情況、個性特點等方面都是多樣性的,心理需求也不盡相同,不能以整齊劃一的嚴格標準來操作實施。在課堂教學中我總是尊重學生的思路,珍惜學生思維中的合理因素,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寬容同時是應該允許學生犯錯誤,對待學生的過失,不應簡單地采取批評、懲罰的手段。事實上批評是教育,寬容也是教育,而且寬容比批評更有教育效果。例如:上課有同學思想不集中,或是講話做小動作等,可采取走到該生旁輕輕拍拍,或用眼神暗示提醒改正,切忌不要當眾批評,下課后找該生談話。對于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答錯時,我是采取“先表揚,再糾正”,寬容地對待學生的錯誤。有時學生很愿意發表意見,可是受表達能力的影響,有的回答語句不通順,有的說了一大串也沒表達清楚,有的站起來卻說不出話來,對于這樣的學生我總是耐心地聽他們講完,幫助他們表達清楚,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實際上,寬容就是改變傳統的育人觀念,改變教師居高臨下的習慣,愛護每一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2、愛心是教師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若只偏重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師生關系的建立和培養,會使師生間缺乏溝通,人際關系變得冷漠,就必然缺乏積極的情感積累,師生之情的寶貴就會車黯然失色。因此,師生間需要真正的人與人的心靈溝通,和諧、真誠、溫馨的心理氛圍,師生互相關愛,使師生的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記得我初中的一位同學,他的學習成績在班級中一直名列前茅,尤其外語成績更為突出,但是他的體育成績總是拖班級的后腿,活動能力更是差,失去了信心,從此班級活動時,他總是坐在邊上。有一次,體育老師教學跳山羊,在講解了動作要領后,同學們就挨次練習了起來,看著同學一個一個地跳了過去,體育老師發現他想跳又不敢跳,于是老師馬上停下了其他同學的練習,用語言和同學們熱烈的掌聲鼓勵他跳,第一次,他趴在了山羊上,得到同學友善的笑聲和掌聲。老師又一次為他單獨講解了動作要領后鼓勵他繼續練習。這次,他雙手一撐,坐在了山羊上,得到了同學們更多的掌聲。這時,他那張緊張的臉也開始有所放松了。第三次,老師不但又重復了動作要領,還請了一位問學在他前面帶跳,這回他雙手一撐,騰空,過了。同學們為他熱烈地鼓掌。通過這次練習,使他增強了信心,同時也讓今天當老師的我明白:老師的愛對于學生而言有多么重要。如果沒有老師一遍一遍的鼓勵和指導,他是不會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動力的。教師的愛和鼓勵,同學的友善幫助都會是他克服困難的力量源泉。
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向的信息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既讓學生學到規定的教學知識,又要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學習知識。教師的愛是促使學生努力學習不可缺少的催化劑。
3、欣賞是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并加以引導
教師在與學生的接觸中,對每一位學生應表現出足夠的關切和尊重,教師應耐心聽取每一位學生的發言,使每人均得到尊重和理解。教師應盡可能的創造一切機會讓學生能表現自我,讓學生感到他在老師心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期望,學生才會愛上這位老師,努力學好這門功課。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長氛圍。教師對學生都要一視同仁,“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同樣,學生間的稟賦、品性也各有差異。要使學生的潛能在各自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就必須拋開“萬般皆下品,唯有分數高”這一狹隘思想的羈絆和束縛,用善于發現“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賞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教師要時刻牢記陶行知先生的告誡:“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當你用欣賞的眼光公正的看你的學生,你會發現,你的心情會變得從未有過的寧靜,情感會變得從未有過的美好,你會發現,你的學生原來是這樣的可愛,你便會變得寬容大度,會變得和藹可親......于是,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就會變得更加美麗,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把你和學生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作為教師要使自己的學生成才,就是對自己的教育對象所具有的優點和長處,始終抱著一顆欣賞和贊美之心,只有堅信學生優點和長處在未來的歲月里必能結出累累果實,那么學生一定會從教師“欣賞”的陽光中汲取能夠給自己帶來發展的“營養”,變贊揚為奮斗的動力,不斷求索,不斷進步。
總之,教師首先要轉變“師道尊嚴”的觀點,和學生換位思考,多想想學生的感受。其次,通過了解學生的想法及對老師的希望,做學生的朋友,而不用命令的語氣。第三,鉆研所教學科,改變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有趣。在教學進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中和學生探討,共同進步,即所謂的“教學相長”。第四,遵循“寬容、愛心、欣賞”的原則,在教學中,日常交談中,注意課堂禁忌語。使用文明、親切、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語言。良好的師生關系會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能讓他們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
[2]王建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中央文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