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 董紅巖
摘 要:玉米在我國種植面積廣,歷史悠久,特別是近年來玉米的價格相對穩定,經濟價值較高,市場呈旺盛的需求態勢,直接促進了玉米種植面積的擴大。在玉米生產過程中,產量是始終追求的目標,而產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品種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品種的好壞直接決定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所以玉米種植,選對品種至關重要。本文主要針對玉米新品種的推廣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同時給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對于玉米新品種推廣有所幫助。
關鍵詞:玉米;新品種;推廣;建議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141
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種植結構也在不斷的調整,玉米生產也在朝著多樣化的方向轉變,對玉米的品種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玉米種子的需求標準也在不斷提升,高質量的玉米新品種是促進玉米產量及品質提升的關鍵,在玉米新品種推廣的過程中,要認真分析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尋求解決之道。
1 玉米新品種推廣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1 玉米品種繁多過于雜亂
隨著種子市場的不斷放開,玉米的新品種投放到市場的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有些過于雜亂,這直接導致農民選種時無所適從,很難買到適合的品種。有的農民干脆直接以價論種,買最貴的,但結果卻和預期相反,達不到理想的產量和收益,反而還增加了生產成本。有的農民則盲目聽信銷售人員的夸大推廣宣傳而進行購種,結果買到不適種的品種,在產量和品質上難以保障。
1.2 玉米新品種缺乏示范種植基礎
玉米新品種進行推廣種植之前,按相關法規要求,必須要進行品種鑒定,經過示范種植、取得一些實際生產數據后,經分析確定其產量和品性比較穩定,都能達到規定的要求后才可以進行大面積推廣種植。但是一些種子部門由于人員、經費、土地等原因,往往不經示范種植就直接進行推廣,這樣農民的實際生產便成了試驗田,這就造成了每年都有因不適種而產生的減產的情況,給農民帶來經濟損失,挫傷了農民接受新品種的積極性。
1.3 玉米新品種創新不夠
有些種子沒有經過充足的培育過程,在優良特性方面表面不足,甚至有許多種子的培育,為了短期獲益,為了降低成本,只是把別人的技術全盤復制過來,根本沒有什么創新,結果產出的種子沒有明顯的差異性,也體現不出什么品種優勢,有的甚至還不如已有的品種,而且有明顯的倒退。在市場銷售過程中,還有的經銷者把普通的品種換個名字高價賣給種植戶。
2 玉米新品種推廣的建議
2.1 對玉米品種要進行備案
玉米的品種當然是越多越好,這樣才能體現百花齊放的態勢,種子品種多才能體現競爭,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才能優選出好的品種,但是品種多并不能亂,這就要求對種子新品種進行監管,加大管理力度,制定一套完善的新品種推薦制度,保證具備優良特性的種子能夠在眾的品種中脫穎而出,為農民所了解。種子管理部門,要深入考察當地的自然情況,比如土壤、光照、降水、季風、病蟲害的發生等情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及種植習慣,因地制宜地進行優良品種的區域布局,對種子的來源及質量進行控制,實行備案登記制度,嚴控品種的進入,推廣適合當地種植的新品種。另外,要進行有效的示范種植,進行對比實驗,選出在當地種植有顯著優良特性的品種進行大力推廣,對于不備案的要禁止在當地進行推廣和種植。
2.2 加強對種子市場的監督和管理
在種子市場的管理方面要大力加強,按照國家的相關種子管理法規和制度,對種子經營者要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確保本地種子市場的良性運轉,給農民提供優質的放心種子。在種子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實行許可證制度,定期檢查并公布結果。生產和經營種子,必須都要具備完整的證照,合法生產和經營,確保種子質量,杜絕無來源的種子,保證農民的利益。
2.3 加大宣傳力度
對于種子生產經營者來說,要加大種子法規的宣傳,提高法律意識,守法經營,杜絕坑農害農的行為,凈化種子市場;也要加強對農民的宣傳,學習種子知識,掌握新品種的特性,學習當地的一些農業知識,以便更好地進行選種和購種,減少上當受騙的風險,科學合理地自主購種。
2.4 完善玉米新品種的追蹤制度
在玉米新品種推廣的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審定前的工作,而對于審定后的管理則容易忽視,這直接導致對一些玉米新品種推廣過程難以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追蹤管理機制缺乏,所以,為了能更好地對新品種推廣進行有效的管理,必須要對新品種推廣的追蹤管理機制進行完善,進行科學的實驗示范,為新品種的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3 結語
近年來,我國在玉米新品種培育方面的成績是顯著的,新品種的推廣與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仍然會有許多新問題出現,這就需要要用進步和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正視問題的存在,深入思考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確保玉米新品種推廣工作能順得進行。
作者簡介:王禹(1973-),中專,農藝師,研究方向:玉米新品種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