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樹寶
摘 要:教師的課堂教學要遵循課堂教學原則,同時也要根據師情、學情和教學資源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性地學習學講方式,創設靈活的、學生喜愛的、高效率的學講課堂。
關鍵詞:學講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2013年末,徐州市《學講計劃》出臺,我仔細研讀,覺得很好,就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學講方式。
一、學講方式中的圍坐
首先,我們學校各班學生都超過70人,課桌擠滿屋子,沒辦法圍坐。其次,學生圍坐不利于看課件或看黑板,學生必須擰著脖子,有害學生身體健康。第三,只要認真研讀學講方式就知道,它的初衷不是只要求形式上的圍坐。它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機會。
圍坐只是便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便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不圍坐同樣可以做到這些。我的做法是:學生仍然面向黑板坐,需要小組合作時學生就近入組(教師開學第一課就是分好學習小組)。
學生在上課時有時要看課件、看板書,有時要獨立學習、獨立思考,有時要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其中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應占據課堂的主要部分,一人一位面向黑板坐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有了解決不了的問題,或意見有分歧時就入組討論、交流。這樣做不僅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同時可以應對課堂動態變化。如果始終圍坐(特別是小學生)就不利于應對課堂上的瞬息萬變,也不利于保護學生的身體健康。同時不利于課堂紀律的保持,不利于教師組織教學。
二、學講方式中的導學單
學講課上老師們都打導學單,所謂“導學單”應該是能給學生提供學習的內容、指明方向起到指引作用的一個單子。那也不一定每節課都要打印導學單啊?可以靈活一點,教學內容較多的可以用課件出示導學單;教學內容簡單的可以用談話式的激趣導學;教學內容較難的需要提前預習的,打一張有啟發性問題的預習導學單,這樣創造性地設計導學單不好嗎?
三、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
學講方式指出:“自主先學”,是后續學習的基礎。由學生在課前或剛開始上課的時間段內自主學習,發現疑難,提出問題,經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梳理后提取出課堂學習的主要問題(即知識點、重難點)。學生帶著思考和質疑進入討論,達到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的目的;同時,給予一定限度的學習時間和進度安排的自主性,保證不同學習速度的學生“異步”學習的公平機會。
怎么才能讓學生自主學習并且學進去呢?看下面這節課,一年級的計算課,計算23+7和25+8,教師出示例題后就說:“怎么計算呢?小組合作討論。”于是,學生齊刷刷地趴到一起,趴到一起在干什么呢?我看了一下,他們都在擺弄手中的學具。試想,一點思考的時間也沒給學生,學生還不知道自己會不會算這樣的題目就小組合作了,合作什么呢?不知道,所以就擺弄學具。這樣做學生能學進去嗎?一定不能。這么簡單的計算知識,學生都有了計算的基礎了,是會計算的,如果教師先給他們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學生一定能自主學進去的。即使有少數學生通過苦思冥想也不會計算的,再求得組員的幫助,這樣做才能兼顧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讓學生可以學進去。
要想讓學生學進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很重要。如果學生不想聽,教師教也沒效果;如果學生不想學,學也學不進去。每節課要有激趣導學,不同性格的教師有不同的導學方法。思辨能力很強的教師,善于提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給學生質疑思考的天空;善于表達的老師,語言生動幽默,能夠深入淺出地引導;我常常是讓學生明白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都是有價值的,都是有道理的。不僅要知道今天學什么,更要知道為什么。例如,我教學通分時這樣導學:比較大小2/7○5/7,4/9○7/9。學生知道2個1/7比5個1/7小,7個1/9比4個1/9大。接下來出示比較2/3○3/4的大小,學生猶豫了,意見有分歧了,我讓他們說出各自理由的時候他們都說得比較含糊。我趁機說:“數學是一門科學,無論得出什么樣的結論都是有根據的,要說出充分的理由或出示證據才行。”(此時的學生最想做什么?趕快拿到證據啊!)我就抓住時機:“我們打開課本自學吧,看誰先找到證據?”學生一下子就投入到學習中去,很快就舉手了,迫不及待說出自己的發現,有的說出“通分”的過程,有的直接說可以先“通分”再比較大小,這樣,學生不僅認識了“通分”,掌握了“通分”的方法,還知道“通分”是解決問題的需要,是有應用價值的。學生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學的就明白透徹,避免了機械學習。
四、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課堂教學有課堂教學的原則,我們有規可循。我們學習學講方式要領會其內涵,不能生搬硬套。我們的課堂有師情,有學情,有教學資源,還有很多外在的因素,這么復雜的課堂,怎么會有一種萬能的教學模式呢?如果我們努力探尋:每節課都能讓學生輕輕松松地學到知識,不知不覺地培養能力,教師教著不累,學生學著不累,學生對我們的課堂流連忘返,又何必糾結學生是否圍坐,有沒有打導學單,或偶爾出現一問一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