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奕
目前在不少家庭中慢慢流行起AA制,一家人工資各自管理,彼此互不影響。更重要的一點,AA制本身促進了家庭成員之間自尊、自愛、自立思想的樹立。當這一名詞風靡于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時,放眼品德課堂,我們有沒有注意到AA制的教學模式同樣可以促進學生獨立、自主地思考、表達。可是,在我們的品德課堂上,也常會出現與AA制課堂模式相違背的現象,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化、個性化發展。
現象1:師生之間缺乏AA制
筆者曾聽到過這樣的案例:蘇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在餐桌上》教學片段:
師:大家都是美食家,說說你們都愛吃什么?
生1:炸雞腿!
生2:我愛吃紅燒肉、大蝦、牛肉。
師:這些可都是葷菜啊,有沒有愛吃其他食物的小朋友?
生3:我愛吃綠葉的蔬菜!
師:恩,你真棒!我們的餐桌上有這么多的食物,大家要學會選擇,我們要多吃蔬菜,因為蔬菜營養豐富,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
生4:可是我不喜歡吃蔬菜,蔬菜沒有肉好吃。
師:那可不行,你這樣是偏食,不喜歡吃也要吃,對身體好,你明白嗎?
生4:明白了。(滿臉不情愿的樣子)
在上述的教學情景中,教師為了達到自己的教學目標,采取了“填鴨式”的教學,利用自己的權威強迫地讓學生接受正確的觀念,我們不禁要問問自己:難道靠教師的一句希望就能擋住色香味俱全的葷食對學生的誘惑嗎?學生回到家后真的會不再挑食嗎?這種過于偏激、過分主觀的引導使越來越多的學生都成為嘴上說一套、實際做一套的“兩面派”,這樣的課堂模式顯然是徒勞無功的。
改進策略:倡導師生之間的“AA制”教學模式
師:“民以食為天”,我們每天在餐桌上都會看到各種各樣的食物,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盆美味佳肴。(圖片出示:紅燒肉,咖喱雞丁,小青菜,白切牛肉)
師:看著它們,口水都流下來了,大家最喜歡吃什么?說說你的理由。
眾生:咖喱雞丁顏色誘人,吃起來有點辣辣的,很開胃;紅燒肉最好吃,香甜可口;白切牛肉口感很好,我喜歡吃牛肉。
師:怎么沒有人喜歡吃小青菜呀?大家覺得是吃點蔬菜好呢?還是不需要吃蔬菜呢?我們今天就來討論這個問題,舉行一個小小辯論會。覺得要多吃蔬菜的同學坐到一邊,覺得不需要吃蔬菜的同學坐到另一邊,你可以把自己的理由說出來,看哪一邊的理由最充分,最有道理,看誰能說服誰。
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再次分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激烈辯論。
教師結合學生的辯論,相繼出示各種蔬菜中所含營養素的成分表:大家看,蔬菜可以為人體提供很多維生素C……
師:大家看了這張表,蔬菜對我們的身體有沒有幫助啊?
眾生:有!
師:所以我們在平時千萬不能養成挑食的壞習慣,在餐桌上,什么菜都要吃,特別要多吃蔬菜,因為它們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
在以上課堂中,教師沒有生搬硬套,而是采用多元的方式將食物引入學生的視野,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放手讓學生自由地去探索,將AA制的教學理念植根于課堂之中,使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的獨白”,而變成了“智慧的對話”。
現象2:生生之間缺乏AA制
《法律護我成長》是五年級下冊的課文,一位教師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了如下教學活動。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同學們一定碰到過很多侵害未成年人權利的事情,下面請大家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交流一下。
要求:1.說說你了解到的案例。
2.講講你認為這樣的做法觸犯了哪些法律法規?
(各小組開始合作學習,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資料,有的拿著資料誦讀,有的交頭接耳。教師巡視,大致看看各小組是否有資料,簡單地交流兩句。5分鐘后,在教師的示意下討論結束。)
師:在這么多案例中,你覺得他們什么地方做錯了,為什么?
(教師指名某學生,該學生拿著資料朗讀,讀得不是很流利,也沒有什么感情。有些學生迫不及待地舉手,不斷地站起身來,有的學生東張西望,看坐在旁邊的聽課老師,還有些學生在竊竊私語。)
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品德課堂中經常可以看到,公開課也好,常態課也罷,小組學習成了德育課堂中的時髦寵兒,上課教師認為課堂“熱鬧了、活潑了、生動了”。可是,真正有效的小組合作并不是簡單的桌椅拼湊。筆者認為,在上述案例中,由于小組討論的要求不明確,小組成員之間分工不明,內容又未經選擇,加之小組活動的時間也不充分,小組成員之間缺少對話互動,于是這樣的小組討論未能產生相應的實際效應。
改進策略:提倡生生之間的“AA制”學習模式
針對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效果不佳的問題,建議教師應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滲透生生之間AA制的學習模式,從而幫助學生學會合作技巧,形成團隊認同感;另外還要確保合作學習環境的友善氛圍,團隊成員間要尊重、接納彼此的意見;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有效地與他人合作的社交技能。AA制的學習模式就是希望在課堂中形成“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參與”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