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美術教育在初中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引導著學生的思想過渡,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有著重大的影響。但目前,我國美術教育遇到了許多困境,限制了其功能的發揮。對于此現狀,應采取相應的教育策略探討,分析產生此現象的原因,為初中美術教育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吸引學生對美術課程產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使初中美術教育走出教育的困境。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因材施教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各個行業對于從業人員的要求也愈加嚴格,開始期望從業人員能夠擁有更加廣泛的技能,這也就意味著在學校教育階段,學生需要接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其中便包括藝術教育。而美術教育作為藝術教育中的一個主要部分,則也應引起有關教育者的重視。
一、初中美術問題提出的原因
初中美術教育與小學、高中不同的地方有幾個方面:①學校對初中美術課的重視程度不夠,與小學美術課相比,減少了提升學生美術審美能力的課外活動;②初中學生承擔著升學的壓力,致使美術課對其的吸引力不如小學生大;③由于初中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不積極,導致美術教師感覺不到自身價值,從而降低了美術教育的整體水準。初中美術課程教育的好與壞決定了學生今后審美能力和文化素質的高低,因此,對初中美術教育的困境及教育策略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對學生今后的文化素質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二、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因材施教
1.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初中美術課程的主要目標旨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進行備課過程中,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針對不同班級、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調整,因材施教。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審美素質,注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課前為學生準備充足的案例,使其對相關知識有充分的了解,教師也可以結合放映機、圖片、視頻等方法結合教學,讓學生感受美,進而提高審美能力。在作業安排中,教師應采取大部分作業實行自主實踐,不大量的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在減輕課業量的同時,還可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美術的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2.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因地制宜。新課程理念下的美術課堂教學,教師要以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為創造背景,集中體現學生的情感需要和個性表達,因地制宜地實施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例如,農村的美術課堂教學可以從學生熟悉的小橋流水、田園風光、古樸民風、百年老屋、手工藝人、自然資源等為創造題材,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為學生的創造提供廣闊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形象力;城里的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可以從高樓大廈、都市繁華、川流不息的人群等為創造題材,讓學生自主創造,大膽繪畫。另外,教師還可以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作為美術素材,通過動手實踐等活動,創造美術作品。例如,在教學“大家動手做條龍”的實踐活動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要求學生用紙杯、易拉罐、可樂瓶等廢品動手創造自己喜好的作品;也可以鼓勵學生用竹子、竹根、樹根、木棍等農村到處都能找到的材料,自己編制成作品,通過教師的大膽放手,很多學生用竹圈做龍身并刻上龍紋,竹根做龍須,樹根做龍爪,再用木棍銜接,彰顯地方特色。這樣的課堂教學,教師結合學生的特點,因地制宜開展課堂教學,學生的參與度都非常高。
3.創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初中生對于美術接觸甚少,專業知識了解不多,在教學中如果過分強調繪畫質量或是專業手法,則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弱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為學生創造學習的情境,采用一些學生了解較多的、比較具有知名度的情境進行導入與教學,這樣既能夠給教學導入減輕負擔,也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適當地減輕學習的難度,為學生創造出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進而能有效減輕學生對美術課程的畏懼心理,嘗試進行美術創作,增加美術知識的了解。而這也要求教師要不斷提升自我素質,教師素質不僅體現在知識結構體系上,更需要表現在道德素養上,美術作為一門藝術學科,起到的是培養人、熏陶人的作用,因此美術課程的任課教師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能夠對信息進行篩選過濾,進而將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傳授給學生,使其能獲得正確的價值信息。
4.深入探究學生個體的特點和差異性。為了確保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得以施展,教師應該就學生的個體差異著手。在美術課程教學中以造型與設計為教學要點,在這兩點中要求學生在兩個教學要點下指導學生完成美術作品,學生學習困境是對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大挑戰。所以如果把小組分層合作教學模式與因材施教教學理念有機結合在一起,這樣就可以做到個差異的有效培養。譬如教師應該了解學生個性特征、興趣愛好、知識量等等,根據主體的個性差異分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采用不同教學方法。比如,對于喜歡國畫學生,在繪畫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國畫知識傳授,組織學生臨摹《墨葡萄圖》《清明上河圖》等著作,或者分小組討論搜集資料展示小組的鑒賞成果。對于喜歡油畫的學生,則可以讓其賞析莫奈、丟勒等人的作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進行臨摹,普及透視等素描知識??偠灾處煈鶕W生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分類教學并且注重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老師要讓學生親身地參與搜集、整理材料,體驗創作,課堂上注意體現以課堂范圍、將主動權交給學生、以探索、創新為出發點、以個性張揚的教學特色,滿足學生對美術渴求的需要,讓他們得到美術創作的樂趣。
綜上所述,在初中的美術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可以普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非常有利。因為因材施教沒有一個量化的準則,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教學標準;既是一個捉摸不定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具備更加健全的美育觀、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樹立專業技能和人文核心素養的教學思想。
參考文獻
[1]劉紅霞.淺談高中美術教育中的因材施教[J].美術教育研究,2016(8).
[2]張華梅.淺談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因材施教[J].速讀旬刊,2016(3).
[3]承立波.中學美術教學如何注意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J].科教文匯旬刊,2016(11):1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