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送教下鄉培訓是“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的重點項目之一。送教下鄉培訓重在采用推動培訓團隊深入課堂、現場指導、診斷示范、成果展示等手段,提升鄉村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湖南省桃源縣從2015年開始開展送教下鄉培訓,不斷總結和反思,改進培訓方式,通過實踐,構建了以任務清單管理的“362”送教下鄉培訓模式,深受鄉村教師喜愛,且能有效提升參訓教師的專業素養。文章從模式構建、實施策略及成果反響三方面詳細介紹了該模式的具體操作步驟與方法。
關鍵詞:“362”;送教下鄉;模式構建;實施策略;任務清單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3-02
作者簡介:李臘先,女,高級教師,湖南省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教師培訓部副主任,“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國家級主講教師,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中小學教師課程專家,湖南省首批培訓班培養對象,常德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專家委員會成員,常德市小學數學學科骨干教師。
湖南省桃源縣(以下簡稱“我縣”)作為全省首批“國培計劃”項目縣,三年來通過送教下鄉培訓了3000多名教師,對各鄉鎮學校提供了有效的教學示范和業務支持,實現了城鄉教育資源互補,促進了城鄉教師的相互學習與交流。這既使送教團隊成員從中得到提升,又使參培學員得到專業發展,從而實現了雙惠雙贏。
在送教下鄉培訓過程中,我們堅持以解決教師教育教學中的真問題為主線,通過聚焦主題,送教送培,著力提升鄉村教師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指導校本研修,完善了支持服務體系。我們突出主題,體驗過程,注重效果,構建了“362”實施模式,并輔以任務清單管理,立足一線教師需求,不留死角留痕跡,不求規模求效益,確保人人受益,獲得了一定的培訓效果。
一、“362”實施模式構建
“362”實施模式中,“3”是指訓前三到位,即把握需求到位、團隊建設到位、方案落實到位;“6”代表訓中六步走,即指訓中的問題診斷、通識研修、示范診斷、研課磨課、成果展示、總結提升六個階段;“2”是指訓后的兩落實,即成果整理,落實成果的指導與運用。
二、“362”實施模式實施策略
1. 訓前“三到位”
為了確保送教下鄉培訓順利實施,我們在訓前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了籌備工作。
(1)把握需求到位。按需施訓是我縣開展教師培訓工作的基本做法。在組織開展送教下鄉培訓時,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把握、回應需求:①送教需求診斷準。為了進一步弄清我縣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狀況,以及鄉村教師對于專業培訓的現實需求,我們根據“國培計劃”送教下鄉培訓要求,精心設計了包括18個選擇題、3個問答題,涵蓋鄉村教師培訓各方面因素的調查問卷,并組織了八個調研小組對桃源縣范圍內28個鄉鎮的中小學800多名教師進行了問卷反饋以及聽課、座談等一系列調研活動,對調研結果進行了分析診斷并形成了調研報告。調研報告在湖南省國培辦組織的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優秀等級。通過分析,我們了解到我縣2017年鄉村學科教師對于培訓需求主要體現在“參與需求”“課程需求”“形式需求”幾個方面。②送教需求覆蓋全。其一是學科培訓需求覆蓋全。每年培訓結束后,我們會及時分項目、分學段、分學科將已經參訓了的教師進行統計,統計結果作為年初遴選培訓對象、申報項目的重要依據。對于緊缺學科教師的培訓需求,我們采用聯合送教的方式。2016年我縣聯合常德市的項目縣——石門縣和漢壽縣,對初中道德與法治、初中心理健康、初中音樂、初中美術、初中信息技術、初中地理六個科目的學科教師開展了送教下鄉培訓,采取分工合作的管理機制,需求分析、示范診斷、成果展示及總結提升三縣集中,通識研修與研課磨課由各縣自主組織實施的方式。這樣不僅滿足了小科目教師的培訓需求,而且可以形成合力,資源共享,促進跨區域學員間的交流和學習。其二是送教地域求全。我們根據桃源縣的地域特點,把28個鄉鎮分為東路片、西路片、北路片、南路片和中路片五個片區,每年的送教下鄉活動我們分學科、分片區進行統籌規劃。到2017年為止,我們已經到23個鄉鎮開展了送教下鄉活動。部分鄉鎮的部分學科的送培需求在我們的后續規劃之中。
(2)團隊建設到位。2014年,我縣就已經建立了“國培計劃”縣級教師培訓團隊,包括專家、名師、項目管理三類人員,共計118名。團隊建設的目標是:建立一支接地氣、用得上、做得好的本土專業教師培訓團隊,每年逐步完善和提升。2017年我們重點是提升團隊成員整體素質,所以采用了動態管理的辦法,對于已有團隊成員,根據上一年培訓中學員的評價,對滿意度低于80%的成員實行淘汰制,再根據“桃源縣國培計劃項目專家遴選辦法”遴選新的成員補充。
(3)方案落實到位。一方面,我們注重實施方案的制訂,在送教下鄉培訓中,成立了相應的送教下鄉方案制訂工作小組,要求將項目所實現的目標效果和項目前、中、后期的流程以及各項參數做成系統而具體的方案,來指導項目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我們采用任務清單管理策略,確保訓前各項工作按時、順利進行。
2. 訓中“六步走”
訓中我們主要借助問題調研、通識研修、診斷示范、研課磨課、成果展示、總結提升六個環節,通過確定問題、學習問題內涵和本質、觀看名師示范策略、自己和同伴互助互研、自我反思成果展示、專家梳理總結提升六步螺旋上升,使參訓學員一步步撥開云霧見日月,領悟問題真相,掌握問題解決策略,同時形成了各步驟的實施特色;開班時給學員發放任務清單,使學員對整個參訓流程及研修目標、任務一目了然,六個階段要求學員完成研修計劃、研修日志(師德及專業各一篇)、研修總結、教學設計模板、自磨工具單、互研工具單六份任務清單。
(1)問題調研重“價值”。確定問題是送教下鄉培訓的起始環節。問題價值是問題之魂,問題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具有時代特征的教師課堂教學中的真問題。為了找到這些真問題,我們一是緊跟時代步伐構建問題框架,使探討的問題集中且指向明確,2017年,各個學科的問題都是以“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為框架;二是采取問卷、座談、聽課等方式,廣泛調研教師在落實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2)通識研修重“喚醒”。通識研修的主要目的是激活農村教師群體,讓有職業倦怠的教師能夠有成長的榜樣和動力, 能夠有價值感、尊嚴感和成就感。所以此階段設置的課程主要是關于師德修養和專業素養兩個方面的課程,師德課程主要采取現身說法,引起教師的共鳴;專業課程主要讓參訓學員了解上一階段調研確定的問題的內涵及本質。要求學員在集中研修結束后完成個人研修計劃一篇。
(3)示范診斷重“引領”。我們一直重視名師、專家對學科的引領和示范。讓學員能夠“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是我們追求的境界。做好示范診斷很關鍵。針對每個學科的送教主題,我們對參與示范診斷的學科專家及名師有較高的要求,除了本土的專家及名師,要求每一個學科必須有一個域外的知名專家指導,專家講授的內容必須緊扣主題,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只有這樣,學員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學員能夠實踐運用,我們的培訓才是真正落了地,才是有效的培訓。我們充分利用湖南省首批教師培訓師團隊資源,將各位專家的培訓專題共享到各個項目群。這些名師和專家的指導針對性強,學員受益匪淺。
(4)研課磨課重“研磨”。學習僅僅是學員提升自己的一個方面,要想真正改變和提升,必須自己深入研究、實踐,所以我們將研課磨課作為送教下鄉行動反芻的重要手段。①構建的模式:分小組采用五環十五步法。第一環,聽完名師的示范課后,自我反思,梳理名師示范的有效策略,然后找出自己在解決這個問題時的困惑,在組內找一個或兩個同伴交流,有爭議的地方在線請教專家(完成自磨工具單);第二環,自主構建教學設計初稿,小組進行微格剖析,專家在線指導;第三環,根據小組成員及專家指導建議,二次修改教學設計;第四環,小組內上課,小組成員評課,專家點評,并確定主備人;第五環,組內研磨主備人的課例,進一步完善,然后做好成果展示準備。②采取的策略:第一,實行線下線上相結合。線下個人反思、構建教學設計初稿,并在組內二人或三人間說說自己的設想,在修改后在崗實踐,然后將錄像課上傳到小組交流群,小組長組織成員研討,項目負責人組織專家在線指導。第二,實行組長負責制。要求人人參與研磨,有質量、有特色。組長自主組織本組成員進行研課、磨課,組長整理本組資源,提交本組磨課紀要。此階段結束后完成自磨工具單、互磨工具單及教學設計。
(5)成果展示重“創新”。成果展示主要是研修成員在小組內展示自己的研修成果,通過觀摩學習同伴的創新之處,然后專家進行評價診斷,總結經驗,反思不足,選出優秀作品。要求完成研修日志一篇。
(6)總結提升重 “發展”??偨Y提升主要是通過觀看班級優秀成果及聆聽專家的總結點評,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注重成果的固化和運用,要求完成研修總結一篇。
3. 訓后“兩落實”
培訓要重過程,更要重結果。培訓實施結束后,首先落實成果整理和指導運用。落實資源建設:我們按專家名師和學員兩條主線將整個過程中生成的資源按照文本、視頻分類加工整理,視頻剪輯后上傳到我縣的“桃源教師培訓優質空間課堂”,文本匯編成《桃源師訓》,讓全縣教師分享;落實成果的指導運用:對于有價值的原創成果,一方面指導教師運用于日常課堂教學,另一方面指導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活動。為了確保訓后指導落到實處,我們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研修群體不解散,要求包括專家在內的所有團隊成員不能退群,作為專家考評指標之一;二是增加專家的勞務費并按照學員測評結果分等次發放;三是持續獎勵成果運用出色的優秀學員。
三、實踐成果與體會
三年來的送教下鄉活動,讓我們積淀了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智慧,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取得了豐碩的研修成果。據統計,近三年來,我縣中小學共開展了22科次、200多場次、30多個研修主題的學科送教下鄉培訓,共聘請省級專家92名,市、縣級專家120余名,選拔縣級送培學科骨干教師上示范課80余堂。送教下鄉培訓不斷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全縣有12名教師成長為市級學科帶頭人,10名教師成長為市級中小學骨干教師。
送教下鄉培訓促進了我縣中小學校本研修的深入開展。據統計,借助送教下鄉的專家引領,12所中小學成功申報了縣市級課題,開發了40多項具有學科與地方特色的校本研修課程,形成了上千個具有學科特點的優秀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微案例、教學課件,真正形成了我縣特色的送教下鄉活動成果。對于送教下鄉培訓,我們有如下體會:
1. 領導重視是關鍵
我縣縣委、縣政府、縣教育局十分重視教育,重視送教下鄉工作。縣委書記周代惠、縣長龐波及教育領導小組成員先后來到縣教師進修學校,調研我縣的教師發展情況,并以縣政府的名義出臺了《桃源縣教育20條》。縣委書記親自簽字落實了教師工資總額的1.5%用于教師培訓??h長指示要健全教師隊伍培訓機制,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加強送教下鄉工作。副縣長湯賽男親自出席送教下鄉培訓通識研修活動,縣教育局局長文繼承、副局長闕明杰經常參加送教下鄉培訓,教育局副局長魏啟新等多次出席活動并參與聽課。
2.專業引領是航向
2017年,我縣為了完成“國培計劃”的各個項目,組建了118人的培訓團隊。教師培訓講的就是以師帶師,讓專家來指導,讓名師來播種。2017年送教下鄉培訓,我們請來了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黃佑生、衡陽師范學院凌云志、中南大學鄒勇、衡陽市第二中學易松春、沅江市教育局潘紹春、長沙市開福區教育局羅煒、常德市教科院張瑾等專家為老師們講學;請來了慈利縣第一完全小學姜濤、張家界龍山縣第一小學肖傳明等一線名師授課;請來了湖南省年輕的正高級教師何春楨、常德市學科帶頭人吳紅艷、育英小學周君、漳江小學朱麗芳、桃源實驗學校聶愛英等名師。正是有了他們,我們的學員才找準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3. 經費支持是保障
近三年來,我縣爭取了省級國培專項資金240萬元,爭取縣財政投入212萬元、配套項目資金150萬元。共用于送教下鄉學員交通費、食宿費、優秀學員獎勵資金共計約615萬元。資金的落實,助推了送教下鄉項目的順利開展。
當然,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與困惑,還有一些值得完善與思考的問題,如團隊建設還很不完善,資源開發還很不到位,培訓者積極性不高等,這都有待于我們進一步努力改進。
四、結語
總之,送教下鄉培訓為我縣農村教師提供了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理念的極好平臺,是提高教師尤其是偏遠地區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訓方式,更是一種教師參與人數多、受益面積廣、效果最佳的培訓模式。
參考文獻:
[1]陳海燕.農村教師有效培訓模式的構建[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8):252.
[2]黃 耀.關于“送教下鄉”活動策劃的有效性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8):60-61.
[3]陳 思,趙 柯.送教下鄉——促進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J].教師,2010(6):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