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宏偉 劉洪周
摘 要:35kV和110kV輸電線路是我國現階段輸電網絡當中最為常見的系統組成環節,通過對這兩種輸電線路進行運維管理模式探究,能夠提升其實際應用能力。本文在對我國電網建設進行研究中,從輸電線路供電能力的角度對這兩種輸電線路類型的日常運行和維護方案進行了全面分析,并構建起了應對電網建設和輸電需求的管理模式,提升輸電線路的電力傳輸穩定性,保證電網安全。
關鍵詞:輸電線路;智能電網建設;線路控制;運維管理模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9.148
0 前言
隨著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逐漸深入和普及,智能輸電管控方式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實際的智能電網使用中,通常可以依據功能區分,將其分為線路管理和信息平臺兩個部分。這種智能電網環境之中,智能輸電線路的管理和維護將更加科學和全面。依托智能技術和信息技術,能夠實現快速的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和信息處理,最終實現自動化的運維管理能力的形成。
1 35kV輸電線路運維管理模式建設
(1)明確運維管理崗位職能。35kV輸電線路在智能電網建設當中較為普遍,為了能夠與智能電網建設當中的數字信息平臺工作要求相吻合,在關于35kV運維管理模式的建設當中,針對人力管理工作應當進行十分明確的崗位安排。在某市35kV輸電體系運維管理體系當中,管理體系內部設置了兩名負責人,在負責人的管理工作中,主要對35kV輸電線路的而運行維護管理工作進行全面監督[1]。而實際運維管理工作的開展一般由值班管理人員來完成。在該市的輸電線路運維管理工作建設中,智能電網建設的要求下,輸電線路平臺管控運行維護主要講智能管理和人工值班制度相互結合,通過三個值班班長設置,對不同班次的管理工作和管理內容進行安排。而在具體的因為管理工作中,則通過設置專門的培訓方式,加強對于工作內容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實現標準化的安全管理工作。
(2)開展重大影響事件管控。在35kV線路實際輸電過程中,容易受到環境因素變化的影響,最終造成對于輸電能力和輸電質量的全面影響。其中,在我國北方地區,由于冬季氣溫較為寒冷,因此在35kV輸電線路當中容易出現較為嚴重的覆冰現象,而在南方部分城市,則受到雨季影響,輸電線路還將面臨著較為嚴重的雷電危害,這種危害環境對于輸電線路的破壞是明顯的同時也是巨大的。因此對于運維工作人員來說,影響形成專門的影響事件管控方案,在智能電網建設當中,合理運用數據信息分析技術,對輸電線路的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獲取,再根據數據分析技術對當前階段存在的異常現象進行總結和歸納,避免出現嚴重的輸電安全問題。例如在雷電影響較為嚴重的地區,可以通過對雷電天氣和輸電線路受到影響的分析,對容易遭受雷電影響的危險區域進行避雷設備的安裝,其中避雷器和具有絕緣能力的避雷線都是運維管理中主要的選擇。通過合理安裝避雷裝置,提高輸電線路的輸電安全水平,保障輸電質量。
(3)加強巡視檢查工作。在35kV輸電線路維護工作當中,應當結合管理工作的具體要求成立檢查巡視小組,通過巡視的方式對輸電線路實時狀態情況進行視察。在以往的工作當中,筆者發現,除了受到自然環境因素影響之外,在一些地區,輸電線路還會遭到人為的非正常破壞,這種破壞行為對于輸電線路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對于運維管理工作來說,應當形成專門的稽查團隊,對人為破壞行為進行監察。同時輸電線路管控運維管理部門還應當與社會上的媒體渠道相互結合,借助媒體部門的影響力,加大對于電力法和電力設施保護的宣傳,幫助社會群眾了解我國電力建設的法律法規,降低人為影響。
2 110kV輸電線路運維管理模式建設
(1)加強專業操作。110kV輸電線路是目前我國智能電網建設中的主要環節,在運維管理模式當中,需要對運維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期望。通過專業的操作保證110kV輸電線路安全。對于部分具有建設實力和建設資源的輸電管控平臺,在面向智能電網建設過程中,可以搭建屬于自身輸電線路運行特性特征的程序化操作系統。在某輸電管理平臺建設中,輸電管理平臺通過采用后臺機和模塊化管控的方式,實現了順序操作編制。工作人員在進行管理工作時,通過后臺操作的方式,可以進行對輸電線路輸電情況的自行返校判斷,這種判斷能夠更加精準地對輸電狀況進行獲取。其中遙控技術、遙測技術,都是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的操控技術,工作人員運用后臺機完成操作,能夠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合理控制危險系數。
(2)建設保護監控系統。為了能夠提升系統的保護能力,保障110kV輸電線路能夠平穩運行,在智能化的輸電管控平臺設計當中,部分輸電管控機構通過光纖網絡完成數據管理系統的搭建,管理人員通過光纖數據信息對事故信號進行判斷[2]。在以往的工作中筆者發現,大部分應用于后臺的監控機組設備,在對故障信號的判斷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不準確現象,這種判斷錯誤主要表現為無法分辨故障信號的輕重緩急,無法幫助運維管理人員形成管控方案。針對這一問題,筆者提出,在建設智能化系統的過程中,應當依據故障信號的傳播特點,建設智能告警窗口。在窗口內部,設置專門的告警分類和告警等級。監控軟件對故障信號進行具體的分析和判斷,并依據具體的指標對故障重要程度進行輸出,而在信號告警中,則通過對信號重要程度的量化標準形成告警方案和決策輔助方案,為運維人員提供決策參考;此外。在以往進行設備檢修過程中,運維人員發現信號干擾較為強烈,因此在系統設置中應當安裝信號屏蔽裝置,對感染信號進行屏蔽,保障設備檢修的順利完成。
3 結論
綜上所述,作為我國智能電網建設中的主力環節,35kV和110kV輸電線路在運行過程中需要具備更高的安全性和輸電質量能力。因此在開展運維管理模式建構時,可以依靠智能電網建設中的智能化平臺建設方案,加強對于輸電運行狀態的信息獲取和管理,最終達到質量和安全同步提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何峻偉.探析輸電線路智能化運行維護技術[J].科技創新導報,
2016(09).
[2]陳植,李勇.溫州電網110kV及以上隔離開關運維檢修管理新模式[J].浙江電力,2016,35(02):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