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舒揚
摘 要:在高中學習體系中,化學學科占據重要位置。與其他學科相比,化學學習難度較大,涉及的學習內容較多。為了提高化學學習能力,我們應該汲取更多課外知識。本文將具體探討高中化學有機高分子材料合成及用途,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有機高分子材料;合成及用途
引言:高中化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中有許多知識點需要我們加以注意。所謂的有機高分子材料,就是由多個結構單元組成的化合物。化合物在當代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得到了社會的普遍重視。為了形成化學思維,培養化學素養,我們應該掌握高中化學課程知識以及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用途。
1.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是重要的有機高分子材料,又被稱為滌綸樹枝。在合成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直接酯化方法,具體的操作流程如下:首先,應該提取乙二醇酯的對苯二甲酸,應用對苯二甲酸配制淤漿料
[1]。其次,在形成淤漿料之后,需要將對苯二甲酸放在不加壓的環境下,保證溫度為二百二到二百五十左右,讓對苯二甲酸進行化學反應。在合成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時,需要消耗乙二醇。在溫度為二百二到二百五十的加壓條件下,乙二醇會發生化學反應,形成二乙二醇。二乙二醇和降低聚合產物的熔點,為了避免出現上述問題,應該采用弱堿性物質。弱堿性物質可以對二乙二醇產生重要影響,對粒度的控制效果相對較好。在應用上述方法后,乙二醇的物質消耗會有所減少,二乙二醇的生成會受到外部約束。當乙二醇和苯二甲酸的摩爾比值接近一時,說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合成已經達到預期效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工業用途比較常見,可以被應用在工業材料的制作當中。無論是在紡織工業還是在塑料工業,都要應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合成方法,保證化學材料具有較好的實用效果。
2.丁基橡膠
丁基橡膠同樣是重要的有機高分子材料,在合成丁基橡膠的過程中,應該對丁基橡膠的成分進行分析,發揮丁基橡膠的合成效應:首先,要對組成丁基橡膠的異丁烯和單體二烯烴進行化學分析。其次,要將異丁烯和單體二烯烴混合在一起,讓其發展聚合反應。第三,需要對異丁烯和單體二烯烴進行精制,然后對精制后的產物進行回收循環。第四,需要開展清釜工作[2]。在合成丁基橡膠時,同樣可以采用淤漿方法,將氯代甲烷作為試劑。氯代甲烷具有突出的應用價值:一方面,氯代甲烷可以對單體進行溶解;另一方面,氯代甲烷的極性特點比較突出。在應用氯代甲烷之后,聚合物的顆粒可以縮小,溶解度將有所提升。聚合物最終會以淤漿形態存在,而淤漿狀態的聚合物可以加快聚合進程。丁基橡膠的用途比較廣泛,這一有機高分子材料的氣密性比較好,在輪胎足球籃球的的制作應用中非常普遍。除了氣密性較好之外,這一有機高分子材料的絕緣性、耐熱性也相對較好,經常被應用在工業制造當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丁基橡膠同樣是有機高分子材料,二者的承壓能力卻存在一定的差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化學性能比較好,不僅有較高的絕緣性,還有較為實用的機械性能,其實用價值比丁基橡膠更高。由于承壓能力不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丁基橡膠的適用范圍也不盡相同。雖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丁基橡膠都可以被應用在工業制作當中,但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經常用于滌綸、變壓器等抗壓性要求較高的器件制作上,丁基橡膠經常應用在游泳圈、皮球等抗壓性要求一般的產品制造上。
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有機高分子材料,又被稱為亞克力材料。在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如下的工作方法:首先,應該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組成材料進行聚合,使其發生聚合反應。其次,應該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模型進行關注,確保灌模效果。再次,應該進行脫模處理,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體聚合
[3]。在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聚合過程中沒有其他介質,不需要對聚合物進行純化處理。第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粘度比較大,聚合反應可能會提前進行,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將降溫處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用途主要體現在建筑行業中:無論是在供應電話亭等城市基礎設施,還是在透明屋頂等城市建筑設施中,都能看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影子。除了建筑行業之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還被應用在交通制造行業、醫療器械行業之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結論:綜上所述,為了汲取更多的化學知識,提高化學學習能力,我們應該對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用途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淡宜. 有機高分子材料的老化行為及其調控的研究[A]. 中國化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材料研究學會.2012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下冊)[C].中國化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材料研究學會:,2012:2.
[2]董建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有機高分子材料學科近三年項目申請與評審統計分析及2000年申請指南[J].高分子通報,2000(01):90-96.
[3]金日光,宋國君.碳纖維增強有機-無機高分子燒結合金型新材料研究──(Ⅰ)不同有機高分子材料對燒結合金亞微形態及性能的影響[J].北京化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02):38-42.
(作者單位:湖南師大附中梅溪湖中學,湖南 長沙 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