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繼紅
大學生創新創業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暴露出眾多問題,在新階段要求創新創業更具備系統性和長遠規劃,需要在目前創新創業運營體系的基礎上做出調整,更有效的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進入穩定發展階段。
大學生創新創業自2015年國家提出創新創業戰略以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大學生創業比例,孵化團隊都出現了井噴式發展,國家政策與社會資本的不斷介入進一步加速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步伐。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問題不斷暴露,針對大學生這樣一個主體,在創新創業的孵化過程中,創業成功率低、高校創業教育能力不足等問題影響著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健康發展。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建設的難點
1、 創新創業進入深化期的外部環境變化
不管大學生還是青年創新創業,在當下都已經進入深化期,政府職能和政策正在對于激進的創新創業環境進行優化。2018年以來我國的經濟環境出現了經濟增速下滑,國內外復雜的政策環境,以及金融去杠桿帶來的金融陣痛。直接影響著當下創業市場的積極性,對于創業環境的判斷,包括初創企業對于資金獲取的難度正在不斷加大。
2、 大學生創業創新暴露出眾多問題
大學生近年來激進的創業扶持過程,不斷暴露諸多問題,包括大學生的創業轉化成果低,不能有效轉化高校科技基礎,大學生的創業企業生存期明顯更短,大學生對于商業基本運營模式缺乏認知,管理能力有限無法支撐企業的持續發展。以上問題讓大學生創新創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質疑,這是包括高校在內的主要孵化主體總結的重點。[1]
3、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孵化體系問題明顯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加速發展時間周期相對較短,高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孵化過程中,也存在摸著石頭過河的現狀,通過不斷試錯尋找更適合高校學生的孵化體系。而大學生創新創業參與主體眾多,高校是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的重要參與主體,但僅僅是高校的參與和投入難以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幾率。
二、四位一體調整優化創新創業孵化體系
1、物理空間載體的升級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物理空間由三個部分構成,教育內容空間、試錯空間、市場化運作空間。當下高校創新創業物理空間多體現為一個相應的孵化器空間,給予創新創業團隊相應的空間租金支持,但純辦公成本降低并非大學生創業的核心痛點。物理空間核心要實現幾個目的的轉化:一是通過物理空間真實有效的降低初創企業相應成本,對于高校而言,空間的優勢是外部市場環境難以達到的優勢,通過空間優勢給到創新創業團隊辦公成本的降低。二是通過空間集聚資源,空間需要承載資源聚合體的功能,物理空間通過各類企業的入住和上下游行業資源、人才的進入,高校應該搭建一個能具備化學反應的資源端,給創新創業團隊創造客戶、人才、知識沉淀。三是高校的物理空間提供需要更加的市場化運作,適當引入第三方市場運營團隊,對于物理空間進行一定的升級,協同學校物理空間和物業形態實現對于大學生創業團隊的孵化與投資并舉,物業形態改造實現資產增值,讓物理空間具備良性的自我發展能力,而非學校持續的高投資。
2、深化市場化孵化模式
大學生創業團隊一直以內較為缺乏的是對于市場的理解,對于商業環境的實戰理解。而當下大學生創業團隊的創業項目,孵化模式更像溫室培養模式,降低了項目的存活幾率,不少團隊依靠高校及政府政策生存,難以實現規模化的發展。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另外一個關鍵點在于開放和深化市場化孵化模式。[2]一方面是金融及資本市場化,高校與政策資本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的支持,由純補貼行為,逐步過渡到補貼、投資融合,以市場化目標和企業發展能級作為考評依據。與大學生創業創新團隊的關系,從學校的扶持,到扶持與投資兼具,從制度層面給到相應團隊市場化壓力。另外是創業項目及團隊更市場化,加深孵化團隊與外部市場、外部競爭企業、外部產品的關聯性,在初創團隊一開始即從市場化的角度接受競爭,創造真實的商業環境,有利于未來的穩定發展。對于初創團隊也要建立一套市場化人才體系,對于外部人才、市場化人才與高校創新創業團隊的融合,也是提升大學生創業團隊運營能力的方式。
3、 深化孵化服務體系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孵化服務體系,通過市場化運營,在資金、政策、管理、營銷、產品等幾個維度有側重性的進行孵化服務體系的調整與優化。目前創業團隊孵化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主體,在服務體系上,也形成了一定體系的服務內容,更為有效的提升創業團隊的創業成功率,提升效率,有效降低成本。大學生創業團隊短板明顯,通過完整的市場化服務,讓創業團隊聚焦擅長領域是未來創業孵化的趨勢。從執行角度上講,高校引入更專業的外部資源與團隊,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過程中,以市場化方式與政策融合,給予創業團隊相應的資源支持。在具象的稅務、法務、營銷等領域,在物理空間和生態建設中,專業的服務型企業,或者孵化內部具備具象能力的企業為更多的創新創業企業提供相應的服務。通過資源整合,也充分給到外部服務團隊一定的政策支持,將高校資產、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外部服務團隊建立一個良性的運轉平臺。在資金運用層面,高校、資方、外部優秀企業,建立完善的引導性參股、跟投等體系,與創新創業企業建立更合理的股權投融資機制。高校主體在孵化過程中,在金融及資本方面通過自身科研與學術基礎,執行的創業團隊,融合形成更具有優勢的資金獲取能力,為創業團隊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此外充分使用外部資本力量,建立產學研平臺,支持學校科技優勢通過市場化方式得到更好應用。
4、基礎學科教學內容的完善
高校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基礎與優勢在于學科內容,知識內容的復合型,也具備完整的對于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平臺優勢。[3]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體系的重要一環和基礎是完善學科教學內容與創新創業的融合問題。大學生擁有相應的專業方向,大學在教學內容中缺乏系統性的創業基礎教學,對于不少學科來講,創業所需的財務管理、組織優化、投融資基礎知識等知識內容一直是不少專業所缺失的課程內容。因此完善基礎學科教學內容需要通過幾個方面去實現與創新創業的有效融合。一方面是大學通識教育過程中根據時代變化增加更多復合型的基礎學科設計,通過對于復合型基礎學科的內容建立更為完善的商業與職場審視思維,補缺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短板。另外一方面是優化大學生創業專項教育課程和教學內容。在當下的創業環境中,創業專項課程也應該摒棄之前相對激進、高效的內容,更多持續增加對于大學生創業思維能力、商業道德等能持續為創業團隊和企業在未來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胡文龍.大學生創業孵化體系建設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7(39):195-198.
[2] 張秀娥、馬天女. 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J].中國高等教育.2018(Z1).
[3] 蔣豪.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孵化式創業教育及其綜合服務平臺的構建[J].技術經濟》.2017(36):76-79.
(作者單位:成都師范學院物理與工程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