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體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石,也是創造就業崗位、改善人民生活以及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的基礎。目前,由于我國實體經濟正在面臨著增速下降、盈利下降以及升級困難的問題,尤其是實體經濟內部的供需矛盾方面出現結構失衡、金融與實體經濟失衡以及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失衡問題,因此,需要正確的理清振興實體經濟的總體思路,明確其發展的路徑,不斷地增強實體經濟的發展步伐。
關鍵詞:新時代;振興經濟;實體經濟;脫實向虛
一、實體經濟的發展現狀
“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2017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201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也強調,“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當務之急是加快轉型升級。”實體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根基,對提供就業崗位、改善人民生活、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是一個國家保持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實業體系,目前還保持著相當的競爭力。2016年,我國經濟增速回到世界第一,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實體經濟功不可沒。然而也不可否認,當前我國實體經濟正經歷艱難爬坡,在面臨結構性失衡的同時,還要面對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壓力。但無論暫時的壓力多大,有一點必須堅定不移,那就是:我們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提升發展質量這一關,必須邁過去。
二、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擠壓較大
近年來,中國經濟出現的“脫實向虛”問題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一方面,實體經濟的投資效益不好,資金就開始涌向虛擬經濟;目前,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正在不斷地受到房地產與金融行業的虛擬經濟的擠壓,其生存出現了較大的挑戰,一些企業已經無法獲得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特別是房地產企業吸納了大量的社會資源,能夠不斷地提升居民的生活成本,提高了市場利率水平,使得制造業方面的成本迫于無奈提升,影響了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金融本身就有“脫實向虛”的問題,比如中小微企業、個體戶、創業者、農民等一直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雖然央行實施了相關舉措,但仍然無法引導資金大量往這些行業流入。
(二)實體經濟內生發展動力不足
內生發展動力存在不足的原因是造成實體經濟發展困境的根本原因,一般會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研發成本投入較少,一般國際領先企業的銷售收入的5%以上是研發投入,但是我國制造業500強企業的研發投入僅僅是2%,一些比較大規模的制造業企業平均水平一般會在1%以下。其次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不夠,使得許多的實體企業不想要進行原創性的研發。
實體經濟發展至今,確實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造成這些困難的原因既有長期積累形成的供給質量效率不高等結構性問題,同時,也有市場環境不完善等機制性障礙,還有全球產業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產業同質化競爭非常激烈的外部壓力等問題。
三、新時代下振興實體經濟的策略
(一)解決“脫實向虛”的問題
虛擬經濟本就是產生于實體經濟的,理應為實體經濟服務,更加不能出本末倒置的情況。要振興實體經濟,必須解決“脫實向虛”的問題。
首先,實體經濟稅負過重,而如房地產、金融業行業的經濟回報率大大高于實體經濟,可以考慮對這些行業加稅來進行稅收平衡;其次,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可以考慮將大的金融機構分解成若干小金融機構,以此來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再者,要加大對產權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侵權行為,增強實體企業家的信心與創業積極性。要實現實體經濟的振興發展,必須依托一批有擔當、有遠見、受人尊敬的企業家。最后,要創新金融工具,當前我國在風險投資方面較弱,很多創新的產品、技術,由于存在風險,盈利性不確定,因此很難獲得銀行貸款。需要靠風險投資基金獲得資金,風險投資基金的規模要足夠大,才能促進企業和實體經濟的發展。
(二)處理好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的關系
在新時代下發展實體經濟就需要將制造業與服務業一同進行發力,協同發展,一方面需要做好服務業的引領結構升級,并以此來促進人力資本與創新資源等相關因素的支撐帶動作用,另一方面還要利用制造業的創新優勢來實現技術的進步與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并且不斷的將服務業的市場空間進行拓展,全面促進制造行業的大發展。因此,在發展策略方面既需要把握好制造業的主體地位,形成較為有力的制造業發展制度環境與政策體系,同時也要不斷的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的雙向發展。
四、結語
振興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在虛實之間的結構性調整,同時轉型總是會伴隨著阻礙,但只要克服了重重困難,實體經濟將會重新煥發活力,虛擬經濟也會更加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康翠玉.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振興實體經濟的對策與建議[J].統計與管理,2017(12):43-44.
[2]謝愷.振興實體經濟,解決“脫實向虛”問題刻不容緩[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8(02):61-64.
[3]李清君.把振興實體經濟作為加快全省經濟發展的基石[J].奮斗,2017(03):17.
作者簡介
朱怡(1996.12.18—),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湖南;院校學院:湘潭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