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關注的是學生靈活應用英語的能力,英語聽說顯得更加重要。學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英語思維和英語表達能力才能夠聽懂、說出地道的英語。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明確英語表達習慣,進而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了解英語,學會表達。本文主要探究了薄弱中學英語聽說課教學的有效方法,促進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英語;聽說課;英語思維;自主探究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初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指出:“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創造交際活動情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組織學生進行聽說表達,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教師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情景來創設英語表達舞臺,會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使英語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躍,使學生可以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教師要通過學生的參與來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讓學生能夠在語言環境中主動表達,積極探究,實現學生語言素養的提高。
一、鼓勵學生閱讀,夯實英語語言基礎
為了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地幫學生夯實語言基礎,使學生了解英語表達習慣,進而能夠靈活應用地道的英語知識。教師要抓好英語語法,使學生學會表達,能夠用地道的英語知識來組織語言,說出一口地道的英語。閱讀是豐富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促進學生廣泛進行攝入的一種很好方式。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閱讀,從廣泛的閱讀材料中攝取營養,了解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建構英語思維模式,進而說出地道的英語語言。只有學生看的多了,才能夠在應用的時候脫口而出,在大腦的支配下說出地道的表達方式。通過閱讀,學生不僅能夠學習更多的英語詞匯,更能夠梳理出英語語法規律,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進而幫助學生夯實語言基礎,確保學生在聽說過程中可以手到擒來。學生可以閱讀地道的文章,如I see.I got it等句子都是非常口語化的,在正式的文本閱讀中,學生很難讀到,但是通過廣泛地閱讀,學生卻能夠了解這些地道表達,能夠做到聽懂、會說。
二、組織豐富活動,提供英語展示舞臺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并非通過紙筆來解決的。真實的情境,靈活的應用,會給學生帶來真實的感覺,促進學生結合情境聽懂英語句子,進行科學的表達。教師要給學生創設情境,為學生搭建表達的舞臺,使學生可以自由表達,多聽英語,多用英語去說。為此,教師要組織豐富的聽說活動,并組織好學生去配合,使學生可以在練習中提高自己的語言技能。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定的話題來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表達,在相互傾聽中了解地道的表達方式。如學生喜歡的某一項運動、某一首歌曲、星期天的活動、讀過的一本書等等。通過彼此之間的溝通,學生為了使對話繼續,就要在聽懂的基礎上去理解語言知識,思考語言知識,并作出積極地回復,實現了聽說的共同練習。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情境,例如: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剪紙藝術,同學們要去參觀一場剪紙藝術展,展覽的時間和地點由學生自己來定,剪紙藝術品主要是動物、水果和不同職業的人物。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情境使學生在計劃表演過程中有的放矢,他們會圍繞著教師提供的情境進行表達和溝通,進而在表演中練習了關于時間、地點、以及動物、水果和職業等不同方面的詞匯,可以靈活地應用英語語言進行表達,實現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
三、媒體輔助課堂,營造英語學習環境
對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恰當地使用媒體的幫助是受益匪淺的。用媒體可以播放地道的英語音頻,還可以播放英語視頻,使學生可以在地道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知識的探究和分析,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音頻的播放促進學生了解英語表達的語流、語調和正確的發音,有利于學生說出令人贊嘆的口語。視頻的播放更是能夠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它聲形并茂,通過色彩豐富的動畫讓學生可以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傾聽的方式了解地道的英語表達,通過觀看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英語句子,有利于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加工,實現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媒體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使學生可以融入其中,在傾聽中學會朗讀,在觀看中產生興趣,通過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促進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學生會逐步地形成語感,形成自己的表達習慣,在應用的時候脫口而出英語。
四、滲入西方文化,掌握地道表達方式
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一種文化決定了語言的表達方式和表達習慣。教師要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的時候恰當地融入一些西方文化。通過文化來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知識,促進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地道的英語表達。例如a green hand在英語中表示的是“生手”;the apple of ones eye表示的是“掌上明珠”,如果學生不了解這些文化表達習慣,在傾聽的時候就會對句子甚至是整篇文章的理解出現差錯,影響學生的理解能力。當然更不可能表達出這樣的句子。教師要積極地滲透西方文化,例如西方的節日中就包含了很多的文化知識。圣誕節、復活節、感恩節、萬圣節,學生了解了這些文化知識才能夠聽懂先關的表達,并且應用到自己的表達中。而且這些文化知識的趣味性非常強,教師給學生講述這些知識會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和表達,在不斷地積累中形成英語思維,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核心素養。
總之,“教學有方,教無定法”,教師要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多用英語,多說英語。通過大量的練習和實踐,學生就會在應用中形成語感,了解英語的表達習慣,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有了語言環境,學生自然會融入其中,在應用中達到熟能生巧,在練習中提高語言素養,促進學生在牢固的英語語言基礎上進行探究和分析,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勇.初中英語聽說情景連續化教學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08.
[2]艾泉東.面向初中英語聽說能力培養的有效教學方法[J].中國教師,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