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新
《義務教育7~9年級階段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寫作評價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習慣,鼓勵表達真情實感,鼓勵有創意的表達,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親近自然,關注社會。要重視對作文批改的評價,要考察學生的作文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
一、作文教學存在的若干不足
1.作文教學質量問題。質量分析、教學檢查、教研活動等是教研員的職能和任務。現僅以本縣某學區的語文教學質量分析為例。教研室在分析該學區的語文教學質量監測成績時發現:該學區2016學年度四年級的監測成績總體位于全縣后列,學生英語課程的平均分為55.9分,而語文課程的平均分僅為42.8分,低于全縣平均水平。這一方面說明該學區重視了英語課程教學而沖擊了語文學科教學,另一方面很可能是語文學科的作文教學效果不理想。果然,語文教研員們在抽查學生的語文試卷時發現,四年級學生的作文成績得分率大部分在50%以下。
2.作文批語缺乏激勵性。部分學校的作文教學評價對學生的作文方法、作文習慣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不夠重視。學生作文的批改與評價,往往是一種單向的評改活動。大部分教師做到了細致批改,但耗時長,效率低,工作量大,評講不及時,且評語是一家之言,沒有顧及學生感受,學生只能順應教師的批改和評價,久而久之,學生習作千篇一律,缺乏靈性和真情實感。
3.作文講評形式單一。在多次開展學校教研活動時,筆者認識到:作文課講評形式單一是作文教學的首要問題。例如,筆者在一所山區中學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時,隨機聽取了一堂作文評講課。作文評講老師是一位從教十多年的語文骨干教師。他撰寫了作文教案,板書了評講要點,普通話流利,教學環節較緊湊,教學態度很認真。但是,他沒有指出大部分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問題,而且對如何學生激發寫作興趣缺乏應有的關注。他隨后布置了新作文題目,讓學生先列提綱構思作文。教研組在巡視教室后面三、四排學生時,發現大部分學生在十五分鐘時間里只寫了幾個字,仍遲遲下不了筆撰寫提綱、著手寫作,而老師并沒有進行巡視輔導,沒有重視指導寫作困難的學生如何擬寫提綱、如何構思立意、如何有效作文。
二、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對策
根據以上作文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分析,要提高農村學校作文教學質量,就應以作文評價方式的創新為突破口,采取如下措施:
1.增強作文興趣。中學生的逆反心理強,引導他們寫作應循循善誘。與之平等交流,而不是以權威面孔對立否定,這樣只會挫傷其積極性,直接影響學生的下次的寫作興趣和欲望。如,“這是你自己寫的嗎?”“表達不清楚,內容簡單。”“不符合要求,重寫!”“文章寫得很平淡,無味。”等字眼。對于學生作文,我們要善于“無中取有”,找出其閃光點,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揚。對于缺點,我們應具體指出,或直接,也可委婉,想方設法培養作文興趣。
2.發揮激勵作用。教師必須鼓勵學生全身心投入寫作,抒發真情實感。而且,新課程強調作文評價的雙向互動性、激勵性和指導性。因此,在作文批改、評價過程中,我們就要做到注重給學生作文進行激勵性評價。作文激勵性評價要做到評語激勵、評獎激勵相結合。
評語激勵方面,在作文批改中,我們要盡量給學生寫出激勵性的評語,要在評語中交流思想感情,在關注知識性問題的同時,關注與學生情感的溝通,多流露出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多挖掘作文中的情趣。例如評語:“這篇作文整體不錯,如果某地方再修改一下,那肯定更精彩”,“這個詞用得很好”,“這段引用好,會學以致用了”等激勵性評語,學生往往愛看,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下評語時要滿懷感情,以友愛的評語和紅筆,抒寫對學生的期望、關懷和愛撫,讓學生從中獲取進步的信心和力量。
3.改進作文批改。學生完成作文后,教師可以不急于批改,而是鼓勵和引導學生自覺修改作文。首先,必須指導學生對照檢查,檢查標點符號、有無錯別字、語法不通的病句以及段落條理是否分明等,以培養學生自查自改的能力。其次,可以讓學生進行互相批改,讓學生在合作互助中學習作文、修改作文。在互改作文時,教師應及時地在以下方面給與方法指導:一是對學生的批改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可以指導學生在眉批中寫出優點和不足,還可以指導學生嘗試給出總評(應以八、九年級學生為主)。二是鼓勵學生積極地嘗試以一定衡量標準給作文評定等級。評分標準可按照每次作文訓練的要求加以參照,這對學生自己寫好作文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4.創新作文講評。教師要鼓勵學生自我講評作文,就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分析、評議作文情況,引導他們發現并總結寫作方法的講評方式。具體做法是把批改過的作文還給學生,讓他們對照批改之處及評語,仔細思考后寫出心得體會,再選其中有代表性的學生重點發言,也可請本次作文有進步的學生談體會,并引導全班學生討論,最后由教師作總結。學生自我講評,可以促使學生對教師的作文批語引起足夠重視,引導他們仔細分析研究作文的優缺點,認真體會教師批改作文的良苦用心,更好地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這對于改變作文講評課總是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活躍作文課堂氣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都是有益的。
對于中學生作文來說,教師還可以對作文采用綜合講評,就是對全班學生作文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類歸納后進行的綜合講述,這種講評涉及面較廣,既舉例評議作文中思想內容方面的問題,又評議作文結構、選材詳略、語言表達方面突出的問題。綜合講評并不是面面俱到的、雜陳羅列式的講評,講評的內容也要有所側重,有點有面,以點帶面。
5.實行分類評價。語文教師要對教學班的作文水平和質量及時分析,歸類總結,分類指導。對優生的作文要以“評”為主。因為優生的作文有一定的基礎,教師只要在文章的立意、結構等寫作方法上再提高要求,給予指導就行了。可以著眼于培養作文能力,積極組織作文興趣小組活動,如舉辦“作文園地”,開展作文競賽,編佳作選,寫讀后感和觀察日記等,以鼓舞優生作文質量的不斷提高。
對中后生的作文要著重“改”,重點是面批面改:一是嚴,逐詞逐句,一一過目,有錯必糾;二是愛,多關心,不歧視,善于發現他們點滴的進步,及時指出并鼓勵。這一點很重要。
總之,語文教研員和中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探索,創新作文評價方式,這將對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對學生的作文創新能力和作文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發揮很重要的引導和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