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勤珍
摘 要: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應用題教學已經成為小學階段中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要做好學生解答能力的培養工作,將學生帶入思考中,在分析與研究中解決存在的問題。基于此,針對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培養心得
對于數學應用題來說,所考查的就是學生對數量關系的認識與研究。所以教師要做好應用題教學培養工作,同時還要通過分析數量關系等來進行推理與求證,從而實現提升學生解答能力的目標,幫助學生學好數學知識。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語言上的不足
應用題已經成為小學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所在,學生在接觸應用題后,由于其過于繁瑣與抽象,所以也就打擊了學習積極性,造成了學生對應用題存在抵觸的心理。加之學生把握不好題型與解題措施,這樣也就難以實現數量關系上的有效轉化,最終也就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可以說數學應用題是需要借助語言來表達的,所以學生在解答應用題前要先對題目進行研究,而在這一過程中語言能力也作用于理解能力。所以只有真正理解題目中的要求,才能實現對題目的準確解答。但是通過研究可以看出,現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所使用的語言存在著程序化的現象,這樣也就使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嚴重不足,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對學生的邏輯思維開發不足
對于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來說,在問題的設計上存在著同化與單一的現象,這樣也就難以滿足學生的思維發展需求,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受到影響。一般來說,應用題中大多是不同知識的綜合運用,所以在題目設計上也需要從固有形式基礎上來進行,并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確保學生思維的有效發展。可以說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有著不同的層次,所以在解題時,要做好題目的分解工作,教師也要及時引導學生,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3.教學與實際之間脫節
在為學生設計題目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出于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的目的來進行設計的,這樣也就忽視了對知識的運用,造成了各方面針對性不足。因為題目與現實之間脫節,所以也就難以滿足學生的日常發展需求,降低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意識,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培養學生應用題解答能力的措施
1.做好讀題與審題工作,實現知識的遷移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復述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也就是說,學生在復述的過程中,可以將題目中的一些條件與問題轉變為自己的話語,從而加深學生對題目的理解,真正將題目的條件與問題轉化為自己的話。同時還要在讀題過程中將抽象的數學語言進行轉化。在從抽象到具體的轉化中,能夠更好地對題目進行理解。通過引導學生從題目中找出存在的數量關系,其中也就包含了對隱含條件的挖掘。通過尋找出存在的數量關系,能夠提高對問題的解決效果,同時也可以實現知識的遷移目標。
2.明確解題步驟,選擇好方法
在完成審題后,往往會形成相應的解答方法,所以要找出數量之間的關系,在確定解題先后順序的基礎上規范解題步驟,從而提升解題的能力。但是應當明確的是,解題并不是只有一種方法的,所以在具體的解題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做好分析與研究工作,實現對題目的深層次研究,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3.做好內化工作
對于解答應用題來說,其實就是對數量關系的分析過程,通過推理與求證,以此來實現對知識的吸收與分解。所以在具體的實踐中,要求教師做好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確保分層上的合理性,同時做好學生思維的培養工作,將其轉變為學生的基本技能,在內化與練習中,不僅要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能夠加強知識的內在聯系,從而實現知識體系上的完善。
4.做好驗算工作
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雖然可以運用知識進行分析與解答,但是也存在著疏忽大意的現象,這樣也就影響到學生解題的準確率。所以在實際中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來進行設計,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能夠形成正確的思維意識,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培養學生面對問題的思考習慣,從而為解決其他問題奠定基礎,提高學習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不同角度出發,做好教學引導工作,同時還要確保教學上的合理性,幫助學生掌握好解題的方法,從而實現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目標,將學生帶入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解題興趣,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姜海宏.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培養[J].教書育人,2013(28):58.
[2]陳永欣.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的培養淺議[J].新課程導學,2014(32):36.
[3]梁義鵬.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上),2012(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