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鋒
摘 要:普通本科院校市場認可度一方面受層次、資源、硬件、生源等學校自身建設情況的影響,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院校所在區域的經濟及社會環境,結合地方普本院校生存現狀與企業訴求,本文主要觀點認為其改革要做到五個“精準”。
關鍵詞:普通本科;精準;專業培養;就業指導
一、對象識別要精準
普本院校對象主要包括生源和市場兩方面。首先,要做到生源精準定性。“因材施教”不僅適用于課堂,更應該成為高校建設的依據。只有認清生源、了解生源,才能針對性的設置專業、配置師資、調整教學、安排實踐。識別生源應該做到一個明確,即通過高考錄取成績、專業調劑比例、入校基礎測試明確生源整體質量,以此為參照調整教學進度和課程內容。其次,要做到市場精準判別。一切供給都要以需求為前提,要想獲取高市場認可,必須透徹掌握市場人才需求并緊跟變化潮流。市場判別應該實現“兩溝通”。一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機制,讓學生、教師與本地企業多溝通,明確市場需求并針對性的自我調整;二是深入挖掘網絡資源,讓學生、教師與“外面的世界”多溝通,長見識、拓思路,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二、專業培養要精準
從專業開設到師資安排再到具體開課方案均屬于專業培養的范疇,是引導學生掌握理論、增強實踐的關鍵支撐。若想專業培養精準化,管理過程中必須考慮三項符合。一是專業設置要符合主要就業市場需求,具體表現在理科專業具體化、文科專業務實化,不能盲目追求綜合性(例如唐山學院開設的生物專業,生源與就業均已成為負擔);二是師資安排要符合專業特色,堅決杜絕以“師資力量有限”為借口的教師專業不對口現象(例如唐山學院現存的跨專業擔任教學系主任);三是培養方案設置要符合生源質量及專業要求,鑒于基礎課程大同小異,故主要考慮專業課程設置,要充分融合市場對不同專業人才技能的需求,減少空洞理論講授,增加案例、實訓類課程比例,并且以引導為主,以實踐操作為主。
三、師資增強要精準
高校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前提是與時俱進,尤其面對多變的市場需求,教師的自我提升與繼續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師資增強必須強調三個提升。一是注意提升教師的學習層次,一方面鼓勵年輕教師脫產深造,另一方面對短期外出學習進行嚴格篩選,避免參加形式性、內容落后的主題會議;二是注意提升教師的實踐經驗,在不干擾本職的前提下鼓勵教師進企實踐、考取執證、團隊科研,既確保教師與社會緊密結合,又有助于實踐經驗的課堂展示,為學生未來進修、就業奠定基礎;三是注意提升繼續教育培訓的多樣性,避免形式主義,避免繁多的校內專家講座,鼓勵科研、實踐等形式的繼續教育學時轉換,在敦促教師參與培訓的同時給予適當的選擇空間,減輕教師對繼續教育工作的排斥感。
四、資金使用要精準
高校可利用資金渠道多樣,包括劃撥、籌集、捐助、自營等,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財力條件。合理的資金使用講求“對癥下藥”。要想使教育經費的使用獲得最高的投入產出比,必須做到“三傾斜”。一是向一線教師傾斜,鼓勵教師帶薪搞科研、帶薪進企實踐,確保掌握最新社會動態,并合理運用于課堂教學;二是向實踐類課程傾斜,引導學生多看、多問、多聽、多參與,拓展視野,增強市場敏銳度;三是向校內活動傾斜,支持學生社團、第二課堂、創業競賽、興趣展覽等多形式學生活動,以充足的資金及完備的設施鍛煉學生的組織、管理和實踐能力。
五、就業指導要精準
絕大多數高校將就業指導放在大四階段,以課程形式粗略進行,這并不利于學生有效認知并滿足市場需求。其實,就業指導工作應當貫穿于整個本科教學期間,并根據學生就讀年級不同做好“三指導”。大二階段,做好定位指導,詮釋近幾年就業形勢,引導學生思考“想干什么,適合干什么,有興趣干什么”,并以此為契機幫助學生進行專業調整、實踐活動選擇、進修執證答疑等,明確未來努力的方向,隨時為進修或就業做準備;大三階段,做好實踐指導,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機制,帶領學生實地考察、訪談,并盡可能推薦到合作企業進行假期實踐,鼓勵學生自主兼職,引導其初步了解市場實際,逐步拓展社會人際;大四階段,做好全面指導,對主要就業職位進行人才需求介紹,從簡歷書寫、投遞方式、就業信息搜集渠道到日常著裝、面試禮儀,甚至包括就業權力與義務等進行培訓,做好基礎服務工作,同時開啟各種渠道搜集和掌握社會需求信息,為畢業生創造盡可能多的就業機會。
六、結論
面對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形勢以及普本院校供給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結構性失衡,精準轉型已然成為當務之急。各地方院校需要正視供求差異因子,以轉型為契機,以精準為原則,優化資源配置,解決人才培養類型結構與人才需求類型的斷裂問題,解決現代職業體系建設與本科階段職業教育的斷層問題,提升畢業生的就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創建融合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為一體的新型本科院校。
參考文獻
[1]王春雷.地方本科高校轉型有利于提升職業教育層次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5,(3):1-5.
[2]趙新亮,張彥通.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動力機制與戰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5,(9):38-42.
[3]田苗,王慶.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進程中科研服務社會評價體系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育研究,2015,(8):19-23.
[4]陳瓊英,曾波.高等教育治理問題探究[J].重慶高教研究,2015,(2):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