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工商學院
“誠齋體”的特點是風趣幽默、清新自然,簡言之,可以用“活”、“俗”、“細”三字加以概括。這些特點在蔣捷的詞中體現得十分明顯。
蔣捷創作的這類詞和楊萬里的詩一樣,信手拈來、自然成趣,他寥寥幾筆就可以勾勒出一個個富有生活氣息的感人場面。如《昭君怨·賣花人》:
擔子挑春雖小,白白紅紅都好。賣過巷東家、巷西家。簾外一聲聲叫,簾里丫鬟入報。問道買梅花、買桃花。
一首小令就生動地描寫了兩個人物形象,用“買”和“賣”兩個動詞將人物的活動聯結起來。除了直接寫的兩個人物外,還有一個“簾里”人雖然沒有明寫,可我們卻分明感覺到了“她”的存在。這里展現的是多么富有生活氣息又多么生動感人的一幕!萬物復蘇,春回大地的早春時節里,賣花人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叫賣聲不絕于耳,簾外熱鬧非常,而簾外的熱鬧正映襯出簾里的幽靜,簾里的主人的靜穆恬淡的形象忽出現于讀者眼,一動一靜相得益彰。詞中人物形象活靈活現,描繪的畫面自然清新,詞風輕巧活潑。
楊萬里的“俗”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描寫的內容不避俗,他將諸如寒雀、烏鴉、觀小兒戲打春牛等為典雅的詩詞家所不屑注目的事物均寫人詩中,一是多吸收新鮮口語,形成通俗、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蔣捷的小詞這兩方面的特點都有,象丫鬟、游女、賣花人等都曾出現在他的筆下,不僅人物形象逼真傳神,而且他們的語言質樸純真,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富有生活化。他的酷似楊萬里的地方更在后一方面。
蔣捷在創作中不避方言俗語,有意識地融化俗語諧語,風趣幽默,構成一種清新、自然、疏朗的意境。如下面這兩首詞:
人影窗紗,是誰來折花。折則從他折去,知折去、向誰家。檐牙,枝最佳。折時高折些。說與折花人道,須插向、鬢邊斜。—《霜天曉角》
“是誰來折花”,似主仆又似夫妻間的問話,“折則從他則去”多么溫暖的字眼,花之主人的寬厚仁愛于平實話語中可見一斑,“檐牙,枝最佳”這些樸實無華的語句通俗易懂,淺中有情。
他的另一些小詞還能做到雅俗結合,象寫羈旅之愁的《少年游》:
梨邊風緊雪難晴,千點照溪明。吹絮窗低,唾茸窗小,人隔翠陰行。
而今白鷺橫飛處,煙樹渺鄉城。兩袖春寒,一襟春恨,斜日淡無情。
表現了作者在春日里一種淡淡的憂傷。兩袖感受春天的乍暖還寒,衣襟感受了春天的愛與恨,而春日的斜陽淡而無光,最似無情。
又如《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發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這兩首詞是雅俗共賞而又富有深意的佳作。由于他善于對口語進行加工錘煉,因而用語頗多創新之處,正如劉熙載在《藝概》中所評價的“語多創獲”。如:燕憐睛,鶯愛暖,一窗芳哄。—(粉蝶兒·殘春)閑里清明,匆匆粉澀紅羞。—《高陽臺·送翠英》“一窗芳哄”寫出了一群鶯、燕以及沒寫進詞中的鳥雀在百花叢中爭鳴的熱鬧景象,這一個“哄”字和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實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人寫暮春景物,不說百花零落,卻說“粉澀紅羞”,令人有新鮮之感。
細膩本是婉約詞的特點之一,但蔣捷詞的“細”和一般婉約詞的細膩略有不同,而和楊萬里的小詩相似,即除了體物、傳情細微以外,還特別地饒有趣味。他寫人,善于通過他們的一顰一笑顯示出人物的性情,如《浪淘沙》:“新譜學箏難,愁涌蛾彎。一床衾浪未紅翻。聽得人催佯不睬,去洗珠鈿。”這里寫的大約是一個小丫鬟,寫她因學箏遇到困難而不高興,愁眉苦臉的,因為不高興而不愿意理會主人的吩咐,寫得惟妙惟肖,使人覺其純真而又任性。他的詠物小詞更是別具風神,如《燕歸梁》詠《風蓮》:我夢唐宮春晝遲。正舞到、曳裾時。翠云隊仗絳霞衣,慢騰騰、手雙垂。忽然急鼓催將起,似彩鳳、亂驚飛。夢回不見萬瓊妃。見荷花、被風吹。詞人寫出了蓮花在風中的優雅態度,也寫出了它在急風中搖曳的風姿,特別是詞人將荷花想象為唐宮中成群結隊的舞女,形象就更加優美動人了。在結構上詞人也別出心裁:先化眼前景為夢境,至末尾方從夢境翻到眼前的風荷,既出人意表,又使人覺得其韻味無窮。蔣捷的這些抒情小詞正如晃補之贊譽張來的詩所說的:“君詩容易不著意,忽似春風開白花。”(《題文潛詩冊后》)其最大的特色是自然天成而又活潑成趣。
蔣捷詞作中似楊萬里風格的這類小詞是最為讀者喜愛,也是詞論家們贊譽頗高的作品,細細品之,如飲淡酒清茶,但其味縈繞唇齒間,沁潤心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