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隨著精準扶貧政策和信息化貿易在農村地區的快速發展,“電商扶貧”逐漸發展起來并成為我國扶貧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人口大國,地域、資源分布不勻,導致國內貧富差距巨大,而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落后具有其更加明顯的特殊性。電子商務的興起,帶動了全國經濟的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進步,也對解決“三農”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途徑。因此,現在在民族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還存在一個很大的缺口。本文通過介紹現在民族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態,引入具體案例分析,揭示現行發展民族電商所遇到的問題,最后引入了區塊鏈的技術解決民族地區之間交易信譽問題。
余梓東、吳旭在《民族地區應加快電子商務建設》中指出西部地區具備發展電子商務的條件和基礎,且現如今西部地區的電子商務經濟建設發展優勢突出;并且以數字化技術為基礎,推銷創新民族地區的電子商務銷售模式,充分運用農產品的成本低,物種多,效率高的三個特點來實現民族地區的跨越式與飛躍發展。文中提出了解決民族地區經濟的途徑:要因地制宜發展電子商務,在政府科學引導的同時加大電子商務宣傳力度,以擴大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降低網絡費用,以此來縮小東西部地區的“數字鴻溝”。作者認為可以以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為中心點,認為少數民族是具備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能力,少數民族的農產品具有民族特色,可以形成區域品牌,而且西部地區民族地區目前發展電子商務也取得了初步的功效。
李琪、郝建華在《少數民族地區電子商務發展及對策研究》制約少數民族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的六個主要問題,但最突出的還是在三個方面,分別是:一是民族地區經濟相對落后,缺乏相關配套的技術支撐;二是對電子商務運營方面的人才缺乏培訓和相關訓練;三是物流配送系統的不完善,僅僅局限于區域之間發展,缺乏對外交流平臺。于是作者提出來一系列的解決措施,這些措施包括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加強電子商務運營人才培養;大力發展民族特色產品產業集群;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等。作者認為少數民族地區利用自己的優勢,大力發展產業群和大膽改進創新營銷模式,通過多方位的出售方式,充分利用電子商務的發展,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謀發展,給少數民族地區帶來收入與利潤的增長,也是促進民族地區發展的新途徑。
根據孔毅遠的《中建之康電商平臺建設項目管理的成本管理》可知。中建之康公司想要發展食品電商平臺,但沒有系統化,規模化的電子商務運作模式。為了填補這個空白,公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中建之康電子商務商平臺建設項目預計建設期為兩年,預計總投資5200萬元,其中,政府提供的專項資金為1000萬元,其余由公司自籌。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項目的整個開發與建設過程之中,存在資金投入大的普遍問題。只有到收益階段我們才能判別出項目是否成功。這個問題無疑給中建發展電子商務增加了不少的難度,也包括項目的資金運作和財務管理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正是電子商務發展的鼎盛時期,大中小企業都在享受著目前的盛果。這些困難迫使企業必須要有合理的規劃,以精細化管理為基礎,以提高項目的總資源利用為輔,全面平衡開發和建設系統,不斷完善項目管理級別和增加項目數量和效益。作者在項目成本管理領域中,設計出中建之康電商平臺建設項目成本管理方案,通過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實現項目價值最大化的目標。項目成本管理屬于項目管理范疇,它從項目資源規劃開始,包括項目成本預測,分解和控制的管理。中建之康電商平臺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成本管理思想需要貫穿始終,形成完整的成本管理流程。
遂昌模式。位于浙江省的遂昌縣山多水好,因此該地的農業產品品質也極佳。約十年前,在商務交易初登上互聯網的時候,遂昌人就開始在互聯網銷售當地的特色——竹炭。在不斷發展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遂昌模式”,這種農村電子商務也開始在國內小有名氣。在時間的歷練下,“遂昌模式”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幾年前,有先鋒者率先在互聯網上開辦商店,一時間得到眾多人的爭相模仿,形成了一定的聚合效應。而農村電商平臺的規模化形成,也帶動了當地青年人的廣泛就業,同時解決了當地產品的銷售問題,真正得益于農民。遂昌縣于2010年3月成立了網上商店協會,對線上的從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等服務。2010年底,浙江盛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2012年,遂昌縣成為首家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戰略合作的縣城。眾所周知,平臺是電子商業發展的基礎,而遂昌縣存在多個電子商務平臺。但是,存在于農村地區的多數電子商務提供商已經逐漸退出,平臺在國內各個省份廣泛遍布。
“遂昌模式”的特征則是以政府監管為核心,企業運作與社會群體參與為補充。政府通過購買一定的服務產品和內容培訓實現對遂昌的農村電子商務的資金支持。雖然資金的可投入有限,但是也具有交換資金的優勢。比如,互聯網高速公路的建成,減弱了村莊交通不便的缺陷。目前,高質量和高覆蓋率的網絡鋪設,凝結了分散的農村電子商務公司。并且,政府積極協調與市場的關系,在必要時刻發揮政府的作用。除此之外,如電信、風投等社會力量也給予遂昌農村電子商務非常大的支持。
建設中國建康之德電子商務平臺中,作者充分考慮了項目的投資成本和資源利用該項目還是一個電子商務平臺+物流管理+支付合作,共同發展進步。同時為平臺建設項目設計了一套成本管理計劃,可以為未來的技術發展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提供了技術支持和理論依據。在平臺建設中,要做好初步調查工作。這不僅僅是開始開發電子商務平臺。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所有可行性的標準,也是解決所有實際問題的基礎。項目成本管理可以將項目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圍內。如果零件的實施存在問題,可以進一步研究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遂昌鎮的經營模式是將所有網站聯合起來,形成網站群,在當地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與服務商和網絡運營商合作共同實現農業電子商務的可持續發展機制。其核心主體是網上商店協會+網絡商務+服務商+政府。遂昌模式表明,“遂昌模式”以“過程為基礎”的產業模式為基礎,模擬了農林產品的社會化,并將商品供應,商品數據,倉儲,運輸,售后服務,銷售服務。各個機構各盡其能,而不用去操心整個工作鏈,提高全鎮區域電子商務的整體化經營和網站店鋪的競爭力。這種方式在試營業初期具有非常高的試營效果,非常合適這種城鎮縣城區域的電商發展,并且能夠推動加宣傳當地的電子商務大幅度發展。遂昌地區發展了綜合性的“網絡服務中心”,它承擔了整個電商供應鏈的失敗點和出現問題的地方。而且一旦有了問題,電子商務整個供應鏈都將波及到店鋪的運營,從而可能導致整個鏈條業務處于懈怠狀態。這就好像把所有好的東西放在一起,盡管可能能產生大效應,但是一旦籃子破了,就會造成整個供應鏈都受到影響。該方案適用于電子商務交通和服務等基礎設備比較薄弱,小品牌眾多,小型網絡供應商較多的地區。
第一,民族文化特色首當先。國家電子商務和地域文化特征可以共同發展。民族地區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民族地區的農產品也有自己的特點。如果農產品交易平臺能夠形成自己的地域特色,展現地域文化差異,擴大知名度和品牌實力,那么民族地區的電子商務將會平穩發展。互聯網為農業生產貿易提供了新的分銷渠道,打破了地域約束,使交易方式和流程更加通暢便捷。
第二,建立現代農產品物流園區和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中國的農產品交易市場管理水平低且綜合服務能力差,仍屬于初級階段。其中大多數是農產品批發市場。中國農產品集散中心的功能比較單一,主要的物流功能只有:電子商務,配送和運輸,倉儲。還有必要增強產業集聚效應,創造更高的農產品價值,時間價值和加工價值。中國可以借鑒荷蘭建立專業的農產品集散地的經驗;借鑒日本建立綜合農產品集散地的經驗,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發現代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最后,也需要關注人才的培養。支持大學生回國活動,提供優惠政策,培養適應現代物流發展趨勢的復合型人才。
第三,區塊鏈技術是突破第三方交易平臺的技術創新。以網上購物交易為例。購賣雙方將資金放置在第三支付機構上,買方在收到貨后進行收貨確認,然后第三支付平臺便將款項匯入賣方。然而,區塊鏈提供了與這種傳統模式不一樣的交易模式,這個關鍵性的區別就是沒有第三方的交易,買賣雙方只需要在系統上都確認交易的正確性便完成了整個交易。等同于所有主機為此事務進行數據備份。就算未來突然機器出現故障,是不會影響到整個數據庫的數據記錄的,這是由于有其他的機器進行了備份。也就是說,貿易雙方客戶不再依賴于第三方銀行來負責資金和存儲的所有交易信息。相反,雙方可以通過沒有信任機制的共識機制上獲得貿易價值。
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電子商務,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專業化網絡營銷隊伍,建設一個綜合化工廠。同時,采取相應對策,彌補少數民族地區物流運輸速度緩慢和配送面積有限。同時加強物流設備建設,形成完善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一體化服務模式。而且還要重視少數民族人才的培養,積極利用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給民族經濟帶來有效的利益。同時,少數民族地區也要增強民族責任感,把民族產品作為民族文化的象征。將民族文化融入到網店的設計和產品的銷售中,盡可能地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播、發展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