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薇/宜春實驗中學
高效課堂就是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教學活動參與度,組織合理的教學內容,進而實現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在初中學校教學中,通過打造高效課堂教學,可以減輕學生課后學習壓力,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實現素質教育的減壓減負的目標。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打造高效課堂并非是一件簡單易行的教學探索,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
在我國學校教育中,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的學校和家長都將學生成績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一些初中學校受到升學率的壓力,將學生的成績作為考察的首要標準,而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卻被絕大多數的學校忽略了。為了適應應試教育的需求,很多初中語文教師采用灌輸理論知識的教學方式,通過大量的習題、死記硬背知識點的方法強行灌輸學生知識。除此之外,有的初中語文教師還會教給學生答題技巧,使得學生對有些理論知識的掌握也并不扎實。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的思維無法開闊,實踐能力沒有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發展。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對教學方法往往是采用單一的形式。教師用粉筆和黑板展開教學,有的時候結合課本材料進行講解。在當前教育環境中,很多的教師依然沿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要死記硬背。教師每天照本宣科,忽視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這種陳舊的、單一的教學方式,本身就給學生留下刻板的印象,長此以往學生對知識的興趣逐漸降低,教學效率也會隨之下降。有的學生甚至出現厭學的現象。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了打擊,課堂效率下滑也再所難免。
教師的教學能力對于打造高效課堂是非常重要的必備條件。如果教師的教學能力十分有限,那么打造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也無法實現。特別是對于一些年長的教師而言,他們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依賴很難改變,對新的教學模式的接受能力也比較有限。能力強的教師可以為學生精講課內知識之余,還可以幫學生補充課外知識。對于語文這種對知識積累非常重視的學科來講,教師的課外補充是很寶貴的,對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提高學生文學素養很有幫助。但是,如果教師的能力有限,對學生開展教學拓展的能力不足,那么,學生學習起來不僅非常吃力,而且由于思維等不到拓展,文學素養的提升也就無從談起。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若想實現打造高效課堂的目標。就需要教師能夠轉變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學內容。在高效課堂上,教師要注意提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到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中去。在新的教學理念中,要求將課堂的主要時間交給學生,調動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則是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引領學習探究方向。通過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實現對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此基礎上打造高效初中語文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學生對語文學科充滿興趣的時候,學生才會將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語文學習中,才會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初中學生正是處于青春期,對外界一切新鮮事物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為學生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藤野先生》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與航母艦載戰斗機有關的故事情境,并向學生們提出疑問,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自己找尋其中的答案。通過對教學情境的創設,有效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盡快進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教師的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低。初中語文教師在課余時間,要積極提高自己的文學積累和教學能力,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不斷積累經驗。例如: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通過大量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也可以多參加學校之間的交流和培訓,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綜上所述,語文學科是初中教育中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學好語文對提高學生基礎能力有積極意義。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提高自身教學能力,轉變教學理念,革新教學方法,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效果。為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創造條件,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