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教育是指以社區居民為對象,開展系列教育活動,旨在提高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接下來將闡述社區教育對社區居民的重要性。
我國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權,教育面前人人平等。而開展社區教育是公民履行受教育權的途徑之一,良好的社區教育能提高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和道德品質,同時社區教育也是社區依法執行國家相關法律規定的重要因素。
社區教育的獨特之處在于其教育模式的雙邊性:社區對居民有教育義務,有提高居民參與國家事務的職責;同時居民對社區有監督和管理權利,有參與社區及國家大事的決定權。在居民之間充分有效開展社區教育,不僅能提高社區公民的參與性與積極性,而且對社區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教育對國家和個人的發展都起到促進作用。首先,通過參與社區教育,能提高社區居民的積極性,能使居民的認知從漠不關心轉至積極參與,能使居民的態度發生從被動參與到主動關心的變化。其次,社區教育對培養公民的責任感和提高公民的管理能力均發揮重要作用。最后,社區教育能促進公民發展其自身個性和潛能,因為任何教育的目的都是最大程度盡最大可能地提高學習者的潛能,培養其個性的發展。社區教育也如此,在實施社區教育的同時,公民可在其中充分發揮自身優點,開發其管理或監督潛能,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并成就自我。
上述闡述了公民參與社區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然而,就目前社會環境而言,在社區教育中仍存在部分缺陷。下文將具體詳細地闡釋居民在參與社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旨在使社區管理者了解問題并尋找相應解決措施。
根據上海相關機構調查顯示,不足五分之一的居民認為參與社區教育十分重要,但真正參與社區教育的人數少之又少,而大多數居民認為社區教育應采取自愿模式,甚至一部分居民認為參與社區教育毫無必要。所以,在目前社區教育階段,公民的參與意識薄弱且責任感較低。
居民普遍將社區教育視為基層的行政部門而非居民自治的機構,這種錯誤定位導致居民被動消極地參與社區教育,從而給社區教育的正常運行起到阻礙作用。
我國社區教育的執行者一般為社區教育委員會,而社區教育委員會的負責人員大多為政府職員,居民基本沒有行使管理權的權利。因為居民雖然可通過社區教育行使管理權,但由于在公民與管理者之間存在懸殊的身份差距,所以公民提出的建議或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很少會得到管理者的采納和重視。長此以往,居民的積極性將大大降低,參與性將日益削減。
居民未能全方位投入社區教育,還取決于社區志愿者未能充分宣傳社區教育。主要體現在:社區志愿者參與人數少,活動次數少;志愿者工作未落實到位,相關規定不完善;志愿者工作的無償性特點,阻礙了志愿者工作的順利實施,因為無償將會導致居民積極性降低,多數居民對社區教育本身興趣不大,何況是無償志愿者工作。
上述內容涉及居民參與社區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接下來將針對不同問題提出不同改進措施,旨在解決問題,提高居民參與性與積極性。
居民參與性不高是導致居民在參與社區教育的關鍵阻礙。針對該問題,相關管理者在社區教育開展之前,應提高公民的社區意識,通過培養公民的責任感與參與感,方可提高公民的參與性,從而為社區教育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和予以保障。
上述內容提到,居民在實際參與社區教育時,與管理者之間存在懸殊身份差距,因而導致居民并未真正參與到社區教育中。針對該現象,政府或相關管理人員首先應制定相關規定和法律法規,從而達到使居民真正參與社區教育中的目的;其次社區管理者應盡可能多的選舉符合規定的居民,使其參與到社區教育委員會的決議中,真正做到讓居民參與社區教育。
本文通過闡述社區教育對公民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目前社區教育中仍存在的問題和針對不同問題的改進措施作出了詳細闡述。旨在通過解決問題,提高公民在社區教育中的參與性與積極性,從而使公民在社區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