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就法學專業的畢業生進行了抽樣調查,利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首先調查近五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確認該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崗位;然后通過問卷的方式了解用人單位對上述主要就業崗位工作者能力素質方面的需求,即調查用人單位對不同崗位應用型本科人才內涵與能力特征的需要;最后收集數據,錄入數據,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對其分析并得出結論。
本次調研設計了兩類調研問卷(提綱)。第一類是法學專業畢業生調查問卷,發放問卷250份,收回有效問卷調查數為228份,回收率約為91.2%,符合本次調研的需求;第二類是面向法學專業用人單位(企業)進行的訪談,請用人單位相關負責人根據我們設定的問題進行解答,共訪談了佛山地區28家用人單位。
如圖1所示,法學專業應用型本科畢業生絕大多數在民營或者私營以及黨政機關等就業,其中50%的同學在民營或者私營機構,黨政機關占40.79%,學校或者科研機構為6.58%,而就業于國有企業、三資企業、非營利組織以及其他的畢業生則很少。一般而言,法學專業對口的單位一般為律師事務所、公檢法部門、各黨政機關以及企業法務等單位,律師事務所一般都為民營或私營企業,這可以說明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單位基本專業對口。當然,這很大程度與法學專業畢業生的專業特性相關。如圖2所示,有32.02%的畢業生所就業的公司規模是在20-49人的單位,有20.61%的畢業生在50-99人規模的單位。在100人以下規模的單位工作的畢業生占57.02%。同時,根據調查,在100-500人規模的單位工作的畢業生占40.79,僅僅只有2.19%的畢業生在規模在1000人以上的單位工作。一般律師事務所的規模都不會超過100人,符合了法學專業就業的基本特點。
從上面分析已經知道,法學專業畢業生大多數同學就業于專業對口的或與本專業有關的行業,同樣,從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來看結論也是一樣的,如圖3所示,有46.49%的畢業生選擇從事于其他行業,32.46%的畢業生從事行政工作,15.79%的畢業生從事管理工作。48.25%的畢業生從事的是行政、管理的相關工作。大部分從事律師行業的畢業生選擇了其工作性質為其他,從事科研、教學、設計、生產、營銷的畢業生僅占5.27%,進一步表明了,法學專業的畢業生在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見圖3)。

圖1 就業單位類型

圖2 工作單位的規模

圖3 從事工作性質

圖4 對當前工作的滿意度

圖5 就業因素的重要程度

圖6 就業因素的滿意程度
從畢業生問卷調查來看,法學專業畢業生對于自己的工作基本滿意,滿意度高達85%,感覺一般的占11%,不滿意,想換工作的則為4%,只占很少一部分,原因是目前的工作與自己的期望還有一定的落差,或者未能從事于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見圖4)。
掌握本專業基本技能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是一個合格畢業生的必備條件。如圖5、圖6所示,在工作過程中超過50%的法學專業畢業生認為公文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專業知識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組織工作能力、溝通能力、綜合分析能力非常重要,在這7項非常重要的能力中,只有語言表達、團隊合作、組織工作和溝通能力這4項能力仍有超過50%的畢業生表示對自己的能力非常滿意,對公文寫作、專業知識、綜合分析能力的非常滿意程度最低降到了17.54%,甚至有0.44%的畢業生認為對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力表示很不滿意。在10種被調查的能力中,最不被畢業生看重的就是英語表達能力,有57.02的畢業生認為其不重要。調查結果表明,專業能力得到了畢業生的廣泛重視,表明了專業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專業能力學習實踐的首要內容,但是我們的畢業生對此表示非常滿意的僅有21.49%,表明專業學習實踐還有進一步加強的空間。而公文寫作、團隊合作、組織工作、溝通、語言表達及綜合分析能力等完成工作任務所具備的能力,也取得較高的認可度,在公文寫作和綜合知識能力的培養上,還有可以提高的空間。
法學專業畢業生初次就業就業率都不高,近年基本維持在80%左右,這跟9月底的全國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有很大的關系,大部分畢業生都會在考試結束后才考慮找工作,但是在總體就業率卻很高,說明法學應用型人才迎合社會的人才需求。一半以上的畢業生從事于專業相關的行業,說明法學專業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優先考慮的是專業對口,其次是薪酬福利和地域。
調查結果說明,企事業單位在工作中還是最重視專業能力。它包括了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要求法學專業畢業生能夠靈活運用法律概念、規范、原則、知識處理復雜法律事務的能力。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的工作實踐能力表示肯定,但是普遍認為畢業生的理論水平仍不能與211、985高校相比較,需要進一步提升。
企業單位對畢業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工作能力、溝通能力、文書寫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完成工作任務所具備的能力都有較高的認可度,這表明對于專業能力中的專業知識運用能力的重要性,而用人單位也越來越看重求職者的綜合能力。
畢業生認為最值得研討和改進的主要是專業課內容的改進和實習環節。根據社會人才能力需求變化,教學內容應有所改動,并且教學過程中的社會實踐環節尤其重要,要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環節。基于法學專業的特殊情況,法學專業的就業情況與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有著很大的關系,第一次就通過了司法考試的學生可以非常迅速的找到合適、穩定、專業對口工作,而我校應屆畢業生司法考試的通過率維持在40%左右,大部分畢業生認為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增加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
作為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法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為地方培養能迅速成為法律行業骨干的優秀應用型法律人才。根據行業需求進行課程設置,專業課內容的改進可以體現在:(1)理清法學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關系,增加案例教學、模擬法庭、法律診所、社會調研等創新實踐課程,這些法學實踐課程有助于學生重新認識法學理論知識,促進對專業課程的學習,增加畢業生在就業方面的競爭力。(2)改變先理論后實踐的單一課程安排方式,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專業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互交替的方式安排課程。(3)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是從事法律職業的前提,因此,在課程設置上,還應結合國家司法考試,將教師參與一線實踐的感悟、經驗及考試真題引入課程內容,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對接。(4)佛山是我國制造業大市,在法學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增加知識產權法相關內容,著重配套地方智能制造產業。
法學專業知識固然對未來的工作影響非常大,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對其他能力的培養。這些完成工作任務所必備的能力,不論是對學生自身的修養和學習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對畢業后適應工作有很大的作用。通過開展第二課堂全人培養計劃,對學生的文書寫作能力、團隊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科研學習水平、創新能力,社會責任感進行全方位的鍛煉,增加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培養法學專業本科應用型人才的關鍵一步就是加強學生的司法實踐能力。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專業應用能力、學習能力、與未來崗位需求相適應的工作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基本方式和基本途徑。在教學方法上,更多的運用講解式與案例教學,利用案例進行理論分析,利用“模擬法庭”將司法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引入“翻轉課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法學理論素養,增強學生運用法律知識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