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同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十八大召開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當即把脫貧攻堅納入到“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擺到了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近五年來,全國共有6600多萬人口成功脫貧,平均每年有1300萬人口走出貧困。這是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啟動以來取得的最好成績,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目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基數還很大。尤其在一些偏遠的山區縣,不但幫扶任務就很重,而且難度大、要求高。一些沒有退出的貧困村、沒有摘帽的貧困縣已經成為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如何解放思想,創新方式,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亟需廣大理論工作者加強調研,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對策方法。
近日,筆者通過對中央、省、市督查巡查、考核驗收以及第三方評估結果的仔細分析,通過對紀檢、審計工作中看到的一些現象進行梳理歸納,發現山區縣脫貧攻堅普遍存在6個方面的困難、矛盾或問題:
在精準識別方面,一是貧困戶收入核算不實;二是低保對象和建檔立卡扶貧對象人為劃線;三是優親厚友致使富裕對象成為“貧困戶”,少數符合條件真正貧困的對象未納入;四是拆遷戶分戶現象仍然存在;五是“四類人員”清理不徹底;六是數據信息更新不及時,動態調整不到位。
在資料整理方面,一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檔案沒有做到一戶一檔,資料中鄉鎮、縣級審核沒填寫;二是扶貧手續填寫不規范,信息資料填寫不及時;三是結對幫扶責任牌填寫不詳細,沒懸掛到戶;四是村級評議資料不規范,貧困戶識別推出等沒有按程序進行,會議記錄上沒有與會人員簽字。
在資金項目的落實方面,一是資金項目管理制度不完善,扶貧資金虛報冒領、貪占挪用;二是資金報賬不及時,撥付不到位,存在滯留閑置現象;三是涉農資金整合進展緩慢、比例不高,統籌整合機制體制沒有完全理順,縣各涉農部門所實施的項目沒有完全嚴格按照脫貧攻堅規劃實施,資金統籌整合使用的效果不明顯;四是資金效益發揮不理想,存在資金“趴賬”閑置現象;五是資金使用管理不規范,公告公示流于形式,產業扶貧“扶富沒扶貧”的現象依然存在;六是項目實施進展不理想,項目管理不規范,項目驗收流于形式。
在政策培訓方面,一是宣傳發動不到位,各級干部培訓不多,干部群眾知曉扶貧政策不夠;二是組織引導不到位,群眾參與脫貧攻堅的主動性自覺性不夠強;三是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夠,帶領群眾自主脫貧的動力不足,“等靠要”思想非常嚴重。另外,貧困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亦推進緩慢,落實不力;部分鄉鎮扶貧站人員未按要求落實到位,扶貧隊伍不穩,無法滿足扶貧工作的需要。
一是要解放思想抓落實。推進脫貧攻堅,完成中央和省、市、縣交辦下來的任務,兌現莊嚴承諾,是神圣職責,也是光榮使命。如何做到在這場攻堅戰中不辱使命?首先就是要解放思想。比如說,過去山區縣可以努力爭取“貧困縣”的帽子,而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則必須換腦筋,做到與時俱進,想方設法“摘帽子”。如果思想認識不到位,內在的動力就會激發不出來,干工作就會懶心懶意,老是處于被動狀態,更談不上什么創造性的發揮。
二是要融入感情抓落實。脫貧攻堅是當前最大的民生工程,最能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的和根本任務,最能體現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最能體現我們共產黨人的情懷和使命。所以,要自覺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向率先垂范的領頭雁學習,向身邊那些脫貧攻堅的典范、標兵看齊,時刻心系困難群眾的冷暖安危,滿懷深情去幫扶。
三是要轉變作風抓落實。首先要落實好責任。在黨委政府的主導下,扶貧部門要管好組織協調,人社部門則要搞好結對幫扶與駐村幫扶。其次要落實好政策,這是脫貧攻堅成敗的關鍵。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精準把握、落實好政策,讓黨和國家制定的扶貧政策真正惠及到千千萬萬的貧困家庭。比如異地扶貧搬遷,既要搞準對象,又要科學選址,更要仔細驗收。一旦稍有差池,往往會“失之千里”,引發出一些新的問題。其三,要落實工作成效,這是脫貧攻堅的命脈。要充分發揚求真務實的優良傳統,始終聚焦“三率一度”,重點檢查貧困對象的識別與退出是否精準規范,評估幫扶措施是否具有針對性和長效性,盡量避免出現今年剛脫貧明年又返貧的“曇花一現”現象。
四是要創新方式抓落實。創新工作方式有3條基本原則,即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從實際出發。首先要善于發現問題、抓住問題,并順藤摸瓜,深入研究,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彰顯出智慧的光芒,鍛造出更優的工作業績。其次,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其三,一切創新都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比如,一把手選人搭班子,就不能以“選跟自己關系最好的人”為原則,而是要選跟村民最貼心的人。因為能不能干好基層實際工作,最關鍵的一條,就是是否跟村民貼心、跟群眾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