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轎成/中國傳媒大學
傳統媒介受到發行周期,節目設置等因素影響,往往不可能做到隨時發布消息,而網絡媒體傳播速度快捷,信息來源廣泛,制作發布消息也很簡便。因此網絡可以隨時發布消息,尤其在對突發事件或者緊急事件的信息傳達上具有傳統媒體無可比擬的優勢,在對持續性事件的跟蹤報導中,網絡可以即時更新,源源不斷地將最新的消息傳播擴散出去。
網絡媒體在信息的傳輸量上具有無限的豐富性,在信息形態上具有紛繁的多樣性。無論是報紙、電視、廣播,在單位時間(節目)和空間(版面)中所傳播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而網絡媒體存儲和發布的信息容量巨大,有人將其形象地比喻為“海量”。
網絡傳播整合了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的優勢,實現了文字、圖片、聲音、圖像等傳播符號和手段的有機結合,使受眾在網上同時擁有了讀報紙、聽廣播、看電視的多種樂趣,并且通過網上的超文本鏈接,可以非常方便地從一種符號跳躍到另一種符號,從而多側面,多樣化地傳播信息,受眾也可以獲得到更全面的信息。
互聯網是名副其實的全球化傳播媒體,其全球化特征主要體現在信息傳播的全球化和信息接收的全球化。網絡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傳播范圍多限本地、本國的束縛,其受眾遍布全世界。同時網絡媒體數量眾多,所傳播的信息內容十分豐富并且分類精細,更能兼顧到不同人群對信息獲取的要求。因此網絡傳播的受眾數量龐大,分布廣泛。
互聯網上的消息是用比特(bite)方式存儲的,可以存儲在磁盤、光盤等通用介質上。并且隨著“云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今“云盤”、“云存儲”等方式越來越普及,節省了空間,降低了存儲成本。
傳統媒介當中的信息檢索十分復雜繁重,往往需要翻閱查找大量的資料。而在網絡當中則變得十分容易,數據庫以及檢索系統的存在大大方便了信息的檢索與獲取,降低了信息傳播的成本。
傳播歷來都有正負兩個方向。真實信息的傳播有助于受眾形成正確的認識,虛假信息的傳播則會迷惑人們的視聽;正確理念的傳播對社會有益,而邪惡觀念的傳播會導致有害社會的破壞性行為;先進思想與優秀文化的傳播有助于進步,腐朽墮落的思想傳播則會侵蝕人們的身心健康。在網絡世界里如何弘揚正氣,抵制歪風邪氣,是傳播過程中每一個參與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智能手機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移動網絡的蓬勃發展。2012年,手機已經超越電腦終端,成為我國網民的第一大上網終端,截至2017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7.53億,占全國網民總數的97.5%。移動網絡以移動設備(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等)為載體,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終端的功能越來越強大,移動網絡正在成為個性化越來越強的個人網絡,相比于固定網絡,移動網絡最大的特點是:隨時隨地和充分的個性化,其根源是移動通信的移動性。現如今,移動設備的普及率已經非常高,這也使得網絡傳播的受眾增加,并且移動設備操作更加簡便快捷,傳播者與受眾可以實現更加頻繁和活躍的互動,交互性大大增強。
移動網絡的普及為自媒體的發展和擴張提供了基礎,在移動網絡的大環境下,自媒體表現出不同于以往傳播方式的獨特特點,呈現不斷蔓延與飆升的趨勢,影響著人們獲取信息、相互交流以及感受世界的方式,顯示出獨特的社會文化價值。
在自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樣化,可以通過電腦或者各種移動終端從不同的角度去獲取信息,了解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同時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與他人互動交流,這種信息的獲取方式及與人們的交流互動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形式靈活,方便快捷,傳播迅速。
隨著網絡的深入發展,大數據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我國網絡正以龐大的體積規模和數據流,昂首邁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風暴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大數據的核心就是預測,我們可以通過處理海量的數據來獲得更加精確地信息,并且預測未來的信息。
如今網絡媒介眾多,內容豐富且分工精細,各種媒介分流了人群,在整體上形成小眾化傳播,這種傳播更具有針對性,并且對于信息的精度和準確度要求更高。而“大數據”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分析受眾的數據信息,利用云計算等技術可以對受眾進行精確地分類,并且能夠掌握受眾對各類信息的接受程度和喜好程度。從而采取精細化、針對性的信息輸出策略,由此推動網絡空間傳播信息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