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彥/江漢藝術職業學院
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應該多授予大學生一些關鍵能力的培養,讓大學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了解關鍵能力的含義,并將關鍵能力應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學校在培養大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也必須強化大學生的關鍵能力的培養。關鍵能力有四種,分別是: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職業能力,這四種關鍵能力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能夠支持終身發展和適應時代的要求。
如今學校的教育已經不是簡單的書面知識的傳授了,而是一種對于大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教師們的教育方法應該符合教育的規律和人才成長的規律,能夠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引導大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一些文章當中大學生要有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很準確地提出文章中所用到的表達手法,另一方面讓大學生多寫作,這樣可以培養他們寫作方面的能力,從大學生所寫的作文中可以看出來大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從一些表現手法的運用上甚至可以看到學生為人處世的作風,并且可以養成大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如何培養一個大學生的合作能力呢?教師可以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要想讓一個大學生培養起合作能力首先要讓大學生融入大學的集體生活當中,在集體生活中大學生會學會怎樣和他人相處,怎樣解決自己與他人的矛盾,也能學著去處理自己和社會的關系,這是一個大學生自我管理的過程,整個過程都需要大學生自己去實踐,教師只是這方面的引導人。在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大學生布置一道需要幾個人一起完成的作業,這樣的方法也可以增強同學、朋友之間的感情,讓大學生能夠更好的融入集體,能夠在這個大學集體中培養自己的合作能力,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師必須要了解大學生的心理才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從而根據心理進行教學,在語文課程教學上也是同樣的道理,要激發起大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讓大學生在語文的知識海洋里大膽地去嘗試,同時也是培養大學生的一種探索能力。大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上都需要有創新能力,可以有助于大學生自身創新人格的培養。
大學生的職業能力是要引導大學生適應社會的需求,樹立愛崗敬業和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擁有這種能力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發展空間,職業能力的培養是大學生自我培養的過程,在這當中教師可以幫忙進行思想教育,但是要想真正的具備職業能力還需要大學生對現社會的發展進行了解才得以實現。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上教師可以多給予一些職業能力的引導,在語文課程上給大學生們布置跟以后工作想類似的場景,讓學生自己提前適應這種環境,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充滿期待,讓大學生在熟悉語文的同時也懂得了職業能力的需求是什么,從而提升自我的職業能力。
現如今還是有很多高校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只是將課本上的內容講解了一遍,對于大學生們有沒有聽懂是不重視的。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必須要落實到實際當中,語文是所有專業和所有學校必備的基礎課程,它體現的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而現如今教育部重視的關鍵能力的培養也應該在大學語文課程上體現出來。在現在大多數高校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是沒有將重點放在實踐中,在教師看來,語文這個學科大多都是死記硬背的內容,只要大學生將知識背熟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在實踐中表現出來。通過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培養大學生的關鍵能力就是為了讓大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培養各方面的能力,從而落實到實際學習和工作上。對于關鍵能力的培養應該是從小就進行的,并且在這方面并不完全是教育部和學校的責任,更在于家庭和社會。比如學校都希望大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全方面發展,如果家長只想要大學生在成績方面得到發展,那自然就忽略了關鍵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社會也給予了大學生一定的就業壓力和生存壓力,迫使大學生更加明白關鍵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大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是學校、家庭以及社會三方面的共同責任。
從目前大學語文教育的現狀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方法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教師應該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融入一些關鍵能力的學習元素,從而讓大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提升自己的關鍵能力以及道德修養,在以后的道路中能夠越走越順。大學生應該養成自我學習關鍵能力的培養,讓自己能夠更快的接受社會的洗禮,為踏入社會做好準備。教師也應該多跟大學生溝通,了解現在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對癥下藥,努力將大學生培養成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社會建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