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從十九大報告的相關內容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加快高職教育的發展,提高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想要深入研究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改革的策略,我們有必要要分析一下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語文教學的發展現狀。只有我們可以了解并掌握了其現狀之后,才可以針對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某些缺陷或不足進行改革,以此來進一步完善我國高職語文教育的教學體系,提高高職語文的教學效果。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高職教育的認識更加全面和科學。基于此,高職教育近些年在我國獲得了一定的發展,正如《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指出的,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滿足人民群眾終身學習需要,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但是我們也必須要認識到,雖然高職教育獲得了一些發展,但是其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制約其發展的因素,主要內容如下:第一,部分教師和學生對高職語文教育的認知不科學。雖然現在社會大眾能夠正確認識高職教育,并且將高職教育作為自己繼續學習的一種途徑。但是還是有不少人對于高職教育的認知不正確,導致高職教育報考人數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時,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和學生,可能也并未能夠準確理解高職語文教育,不能將其和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繼承傳統文化等聯系起來,從而影響著其最終的教學成效。第二,教學模式存在不合理的方面。素質教育雖然在我國已經被提出了,但是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還是按照應試教育的方法來教學的,突出表現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具體到教學內容中,教師還是按照課本上固有的知識結構來教學,而很少和具體的社會實際相聯系,制約著高職學生理論聯系實踐能力的培養。就教學方法而言,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還是使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即以教師為主,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的一種教學方法。
在了解到我國高職院校語文教育的發展現狀之后,我們可以了解到,想要提高高職院校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非常有必要探索當前高職院校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策略。
首先,樹立對高職語文教育的正確認知。對于某一事物能否有著正確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對于該事物的態度。所以,我們在對高職院校語文教育進行教學改革之前,樹立對其的正確認知就顯得尤為必要。筆者在這里指出的對高職語文教育的正確認知,一方面是說我們必須要正確認識高職教育在我國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這是我們對高職院校語文教學進行改革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我們還必須增強對語文教育的正確認知,尤其是要認識到其對于學生綜合素質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繼續探索對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改革的相關策略。
其次,改革并完善當前高職院校語文教育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否恰當對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只有教學模式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的時候,其才可以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筆者在這里將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為例來說明。就教學內容而言,教師在教學中有必要參考更多的教學資源,而不再僅僅依靠課本上的知識結構。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樣的語文資源,激發起其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語文這門學科,并增強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教學方法而言,由于當前我國在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取一些增強師生之間互動的教學方法,如探究式教學、合作式教學、多媒體教學等,以此來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最終提高其教學質量。此外,我們也有必要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更多地對學生動態發展進行成長性評價,以此來保障學生學習的最終實效性。
高職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語文教育又和學生人文精神和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緊密相關。本文在研究當前我國高職語文教學現狀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了其進行教學改革的策略,希望可以為切實提高我國高職院校語文教育的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經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