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淏淼/湖北省沙市中學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別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東坡居士的名號最為響亮,因此后世也將蘇軾稱為蘇東坡。蘇軾才華橫溢,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畫家和書法家,有諸多作品留存于世。在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學習了不少蘇軾的詞作,讓我們認識到了這位豪放派詞人。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蘇軾詞作的特點內涵,加深對蘇軾的認識,促進我們自身的文學素養。
蘇軾所處的北宋時期,邊疆一直處在動蕩不安的狀態之中,大小戰亂頻發,國家并不安定。蘇軾雖然是文人,但是也有強烈的報國之心,只是一直無法實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這首詞中,蘇軾就表達了自己想要為國效力平定戰亂的雄心壯志。詞作寫道:“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這就寫出了蘇軾想要為國出征的心理。再結合這首詞的創作背景來看,在宋神宗熙寧八年冬天,遼國和西夏經常侵擾北宋邊境,蘇軾來到處于宋遼邊境的密州,看到遼國的侵擾之后,就寫下了這首詞作,表達了自身想要殺敵報國的情懷。
除了對自身愛國熱情的抒發之外,蘇軾的詞作之中,還有很多都包含了細膩的親朋情感,尤其是對亡妻的思念之情,更是動人心弦。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這首詞作當中,深深表現出了自己對于亡妻的思念。“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蘇軾在詞作中清楚明白地展現出來自己對于亡妻的相思,在夜里夢中又回到了看著妻子梳頭的情境。然而即便是在夢境之中,蘇軾自身也還是知道妻子已經不在了,所以才會“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蘇軾的詞作很貼近民間,不存在故作高雅的姿態,很多詞作都是對民間生活的描寫,這也展現出來蘇軾本身親民的特點。比如,在《浣溪沙》詞五首當中,五首詞對于農村生活的描寫都是非常到位的。比如在第五首詞當中寫道:“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這句就是對農村田園情景的描寫,日光煦暖,桑麻上的陽光好像潑灑在上邊的一樣,而一陣清風襲來,蒿艾的香氣也如香薰一般,沁人心脾。這種清新淡雅的格調,也是蘇軾詞作的一大藝術特色。
作為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之一,豪放大氣自然也就是蘇軾詞作的一大語言特色,在蘇軾不少詞作當中,語言都是氣勢磅礴,讓人讀來在內心會升起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眼前也會鋪開一副宏達的畫卷。比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當中寫道:“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只言片語,便描繪出來一副宏大的場面,讓人置身其中,感受到磅礴的氣勢。再如《江城子·密州出獵》當中寫道:“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將弓拉成了滿月的圓形,足見氣勢之盛,也表達了蘇軾想要一舉蕩平邊境侵擾的決心,非常豪放大氣。
蘇軾雖然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但是部分詞作卻又非常細膩婉約,情感充沛。這樣的風格,和蘇軾的平生經歷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在《蝶戀花·泛泛東風初破五》中就寫道:“江柳微黃,萬萬千千縷。”簡單一句,就寫出沿江兩岸,柳樹新枝已經長出了千萬條,微黃一片。再比如在《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寫道:“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在疏疏落落的梧桐樹上方,掛著一彎殘月,一個缺字和一個疏字,就已經表現了寂靜清冷的狀態。而直到滴漏之聲斷了,夜已經很晚了,人才剛剛靜下來。這些詞句都描繪了一片凄清冷靜之景,婉約細膩,表現出了蘇軾被貶到黃州之后,內心產生的苦悶與憂愁。
在蘇軾的不少詞作當中,語言還展現出了明凈絢麗的特點,充滿了奇幻的情思和明凈的用語。比如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蘇軾的部分用語就非常奇幻絢麗,其中寫道:“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該句表現出蘇軾思維飛馳,天馬行空。再比如《浣溪沙》詞五首中,第二首詞作寫道:“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所描寫的畫面非常明凈,溪水中浸著蘭牙,松樹林間的小路,沒有一點泥土,讓人讀來心中頓感清爽干凈,一掃內心的陰霾。
作為我國歷史上的文學大家,蘇軾一生留下了很多經典的作品。在蘇軾的詞作當中,藝術特色與語言風格都是千變萬化,并沒有拘泥在一種套路當中,這是非常難得的。對于我們高中生而言,在學習蘇軾詞的時候,就需要認識這些內涵深意,從更深的層次來理解蘇軾的詞作。
[1]趙小秋.東坡的別樣風雅——蘇軾婉約風格詞略探[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6(8).
[2]伍海霞.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藝術特色賞析[J].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8~70.
[3]牛麗娟.蘇軾詞對白居易詞的繼承與創新 ——以蘇軾黃州詞為例[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6,15(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