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珠/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哈達鋪小學
古時候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成語中還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要想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就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把學生置于濃厚的讀書環境中。
大家都知道名人名言是語言的精髓,是生活經驗的高度提煉,對學生有強烈的啟發性和教育意義。我要求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名人名言摘抄在筆記本中,這樣學生可以不定時的翻閱,讓學生每天受到啟發和鼓舞。名人名言每天學兩句,每天換一次,讓學生常學常新,增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利用晨讀讓他們把抄的名人名言進行背誦,我采用多種行式讓學生背誦,學生獨立背誦,同桌之間相互背誦,四人一小組背誦,讓學生隨時隨地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勵。
要想讓學生讀書首先得給孩子們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料,可供選擇的書。這樣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室,定期組織學生到圖書室借閱。班上還建立了“班班有個圖書角”欄目,有專人管理,當學生看到滿目琳瑯的圖書會不由自主的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能鍛煉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
學生在一片閱讀的氛圍中,受到了感染和激勵,學生的積極性被點燃了。但是他們對閱讀的對象是不確定的,模糊的。這時教師要適時的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書。首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可向小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么》等,而低年級的則可選擇繪本《愛心樹》、《石頭湯》等。其次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幫助選書以此來生發興趣。比如:喜歡文藝的學生可向他們推薦《花木蘭》、《貝多芬》的故事。對于性格外向天性好動的學生,可向他們推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性格內向的學生可給他們推薦一些古今外著名科學家的故事,如《愛因斯坦》等。
總之,要結合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幫學生推薦適合他們的書這樣會使他從這些故事中找到與自己個性特點相適應的地方,以點燃他們的希望之光。
所謂專門的時間是指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興趣進行自由閱讀的時間。我們學校統一調配了閱讀時間。每周安排了一節閱讀課。這樣既能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的負擔,讓學生有真正屬于自己的閱讀時間,又能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另外,我加大了宣傳做好家長的工作,讓學生雙休日在家讀,在節假日學生都能自由的閱讀。
(1)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于某些重點文章,大家的作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的讀的一種閱讀方法。教師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還可以把好的詞語、句子、段落摘抄下來,為寫作積累素材,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2)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學生在課內學習和寫作上產生的某種需要,有選擇的閱讀有關的圖書或文章。
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容易自流。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教師可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閱讀檢查、評比。或搞一些閱讀活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學生在獲得成功后,會對閱讀更有信心堅持下去,良好的讀書習慣就隨之形成。
(1)每兩周我對學生進行一次閱讀分享,比如:讀了故事可以進行故事演講比賽;學了名人名言可以開展一次名人名言比賽;讀了古詩詞可以開展一次古詩詞比賽,使學生感受到了古文化的魅力;讀了童話故事可以讓學生分角色讀出來,也可以讓學生用頭飾扮演故事情節,還可以續編故事,讓學生懂得了,通過各項比賽活動培養了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感受到原來閱讀是多么簡單而又不容易。讓學生對閱讀有了一定的興趣。(2)看了整本書可以進行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感動和喜歡的段落分享給大家,讀了故事可以把故事寫在作文本上,進行直映作文大賽,這樣學生由讀轉化為寫,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的的組織能力,使閱讀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無論哪一種比賽都由學生組織完成,學生自己當主持人,自己準備臺詞,由大家推選出班級最優秀的學生當評委進行打分,兩名學生進行算分,最后評出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二名,三等獎二名,對獲獎的優秀選手頒發小小的獎品鼓勵,樹立他們閱讀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總之,感動無處不在,擔當者行動的志愿者廢寢忘食、忘我工作、無私奉獻,這不正是“擔當精神”嗎?我們沒有理由不發出感嘆:每一個具有擔當精神的志愿者都是新時代的“孺子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做一個名副其實的“閱讀領航員”,和大家一起繼續探討,讓大山深處的孩子們閱讀水平不斷提升。讓他們感受到分享是最大的 財富,讀書是最大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