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欣然/重慶三峽學院
在中國長期以來的英語學習中,閱讀和寫作培訓一直是英語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內容。怎么利用各種各樣的有效手段來活躍課堂氣氛,進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調動眾多學生參與英語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這些是大學英語課程的關鍵。而一些經典的英美電影賞析就正好在這些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用處,成為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
電影是一種文化產品,是世界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經典英美電影大多畫面精美,故事情節設計曲折豐富,對話語言原汁原味,此外還融入了豐富的外國文化背景,既可陶冶學生的文化情操,又能拓寬視野,是大學生們所喜聞樂見的素材。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播放一些優質英美影片的片斷,展示其文化背景和社會文化特征,結合對影片的鑒賞,在課堂討論等活動中指導大學生持正確的思想來充分解讀其中的西方文化,這是提高自身素質,促進英語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途徑。
大家知道,英語的掌握包括聽、說、讀、寫、譯等五個主要方面,據此我們應該如何盡可能地發揮優質英美電影的作用,使之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呢?本文從以下各方面展開論述。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設備教學展現畫面生動具體地將歷史上的事件、人物、場景呈現給觀看的學習者,圖文并茂,展現的畫面動感,直觀的給學習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播放的內容易記難忘,不似傳統教學易于產生乏味感,諸如聽、說、讀、寫、譯等各項英語技能的訓練被緊密地安排在一個時段,顯著提高了教學效率。優質英美電影賞析應當重點考慮跟多媒體教學平臺緊密結合,努力創造優化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教學場景。一般而言,除了英語專業以外,一般大學生每周大概是五課時的英語課堂時間,盡量把放映在聽說課上進行,以上課學生為課堂主題,充分激發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和老師在英語教學中的引導功能。
作為電影,其實與各種其他教育手段一樣,將社會道德的要求和與其相聯系的思想觀念傳輸給它的觀眾,使觀眾在觀看中接受其傳輸的社會公德思想和相關的信念,價值導向和行為規范要求。所以,選擇電影素材應該優先選取有利于在校學生樹立正確思想的作品,從而使之能夠從正確的視角科學地解讀西方文化。
英語讀寫課程重點突出學生的讀寫方面能力,故而影片內容與課堂相結合是對它的補充,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例如,在《大學英語》三“The Women Who Would Not Tell”里面,其所描述的美國南北內戰之殘酷令人印象深刻,而為了讓上課的學生能更加直觀且全面地了解美國這場內戰,深刻認識到戰爭的殘酷性,我們可以選擇獲得奧斯卡獎的影片“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來作為教學的補充素材。
對于剛進入大學的大一新生而言,他們的英語語言基礎相對比較薄弱,聽說水平較低,應選擇比較通俗易懂的作品。例如迪斯尼卡通片的經典作品“Lion King”(《獅子王》)和家喻戶曉的“Tirzan”(《泰山》)。而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選擇有深度文化背景知識而且語音純正的作品,例如“Forrest Gump”(《阿甘正傳》)。
整體放映是全程完整地播放影片內容。播放結束后可以布置作業,根據影片內容用英語寫觀后感或簡介影片內容。但有時候由于時間限制,不能完整播放全部內容,可以對影片次要部分用聽力方式簡介,對此有個總體的了解即可,重點放在電影的關鍵部分。有時亦可根據教學需要,把跟課文有關的片段有機融入多媒體課件里面去。
在優質英美電影賞析過程中,學生不應被動而消極地觀看,應該成為課堂的中心。課堂教學也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圍繞學生來展開活動,盡量營造出一個有利于實際交際的現場語言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老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并且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活動并有足夠的口語練習機會。老師也可以按照影片中所剖析的社會現象或里面某個人物的特點,讓學生展開討論,針對學生的討論進行引導性的總結,或者讓學生就其中的故事情節進行演示或改編,用現場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高語言溝通能力。另外,影片中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英語歌曲或經典對白,借此可讓學生學唱或背誦。
優質的英美電影賞析是大學英語教學可采用的有效手段之一,它綜合了教學中的聽、說、讀、寫各種技能的訓練,我們應當正確地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善于活躍課堂氣氛,做到寓教于樂,最大限度地發揮經典英美影片的無窮魅力,進入推動大學的英語教學,提高學生英語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