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咪娜/大連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
教育信息化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微課以其制作成本低、短小精悍、主題突出等特點受到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國內外教師相繼開展了一些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借力互聯網教學工具,開展翻譯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是值得高校和英語教師關注的問題。
微課(Micro-lecture)是指以微型教學視頻為載體,將學習內容進行情景化和碎片化分享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它起源于1993年美國北愛荷華大學勒羅伊·麥格魯教授推出的60秒課程(60-Second Course),用最短的時間在非正式場合向公眾普及化學知識。2008年,美國圣胡安學院的戴維·彭羅斯第一次提出“微課程”的概念。按照認知規律,運用信息技術,微課通過微型教學課例片段,對教學中的某個重點、難點或疑點進行講解,提供了結構緊湊的“主題資源包”和“微教學資源環境”,具有內容具體、主題突出、指向明確和交互性強等特點。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又稱為反轉課堂(Inverted Classroom)。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教師喬納森·伯格曼和亞倫·薩姆斯進行了首次嘗試。他們借助網絡技術,為缺課的同學錄制課程視頻,在面授課堂上解惑答疑,提高了課堂效率。隨著可汗學院的興起,該教學方法在國外得到了廣泛推廣。翻轉課堂將傳統的“課上講授+課后復習”的教學模式轉變為“課前知識傳授+課上知識內化+課后鞏固提升”的教學新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實現了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將微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翻譯教學分為課前知識傳授、課上知識內化和課后鞏固提升三個階段。
(1)課前知識傳授:教師確定微課主題,收集語料素材,制作微課視頻;學生在課前觀看微課視頻,學習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完成在線翻譯練習,并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某類篇章翻譯的作業;教師通過在線批改翻譯練習,歸納總結學生在翻譯中出現的共性問題。
(2)課上知識內化:學生對翻譯理論知識點進行梳理和總結,教師做補充,并總結在線練習中出現的共性錯誤,解答學生的疑問;每組學生對篇章翻譯作業進行匯報,其他小組可以進行提問和點評,對有爭議的翻譯內容展開討論,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語篇類型、文體特點,與平行語篇進行對比等方式找到合適的翻譯策略和方法。
(3)課后鞏固提升:根據課堂討論和教師點評,學生對篇章翻譯稿進行修改和整理,并撰寫反思日志;教師提供拓展翻譯內容,學生完成拓展翻譯練習,并開展在線討論和交流。
從調查問卷和訪談反饋可以看出,以微課為基礎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翻譯教學模式相比,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翻譯的興趣和熱情,更有利于讓學生成為翻譯的主角,提高學生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討論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的課堂教學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念,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宗旨,能夠幫助學生主動構建知識,成為“有思想的譯者”。
教學結束后,筆者對教學過程進行了總結,對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反思,希望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加以改進。首先,微課設計應將趣味性和知識性相結合,單純的遷移課堂內容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在確保視頻內容完整的前提下要力求精短,不宜過長。其次,教師布置在線作業時,盡量選取語篇練習,孤立的沒有語境的句子練習容易造成學生死記硬背,無法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第三,在課堂上進行篇章作業匯報時,教師應提醒學生重點闡述翻譯中遇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非僅僅朗誦譯文;并且教師要對學生匯報和討論的時間進行提前限定和嚴格控制,否則極易出現一組同學耗時太多,其他組同學由于剩余時間不足,草草了事的情況,影響了教學安排和進度,挫傷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第四,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翻譯作業時,要進行任務分工和角色劃分,以避免出現“乘車”現象,即整個小組任務完成很好,但主要由某幾位同學完成,其他同學并未太多參與。最后,由于新教學模式需要學生在課外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教師要對在線作業和拓展練習在量上進行合理掌控,避免學生由于負擔和壓力過大,產生畏難情緒和厭學現象;并且對于自控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教師要及時的監督和提醒,避免出現兩極分化現象。
[1]曹慧敏.基于微課的高校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0).
[2]曾悅.基于微課模式的高校英語教學實踐研究[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
[3]王蘭.微課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9).
[4]張延芳.高校微課的建設與實踐[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