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雯/廣東汕尾市技工學校
由于大部分學生未接受過音樂訓練,基本都是進入幼兒教育專業學習之后,才開始對琴法課進行接觸,所以在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應當將鋼琴基本常識與彈奏方法包括進來,也就是斷音、連音以及跳音彈奏作為重要教學內容。例如,關于練習曲的選擇方面,應當依據學生的具體學習進度來做出相應選擇,應綜合考慮學習進度較慢的學生的接受情況。
在對教學目標進行確定的過程中,應當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注重對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鼓勵學生對琴法的技能技巧進行學習,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具備一定成就感。
應當注重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可以對集體課與分級教學模式進行運用,尤其需要對骨干學生進行培養,通過骨干學生來對其他學生的學習發揮一定的榜樣作用。針對每個班級的琴法課,教師可以對具備良好素養的三五個學生進行重點培養,將其骨干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比如,教師可以將全班同學升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包含五名或六名學生,選取一名骨干學生擔任小組長,并對該組的輔導任務進行負責。之后,利用每個月的時間組織開展一次小組演奏比賽,對于獲獎的小組,給予相關的物質獎勵,針對比賽情況,教師應當作出相關總結與評判,組織全體學生對琴法彈奏的技能技巧,開展相關討論與研究活動。
教師自身應當具備高超的彈奏技巧,以此來贏得學生信服,并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在開展相關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部分世界名曲進行彈奏,例如,《獻給愛麗絲》、《卡農》、《小星星變奏曲》等,通過嫻熟的技巧以及優美的肢體,使鋼琴曲變得異常動聽,進而將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出來。
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為了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教師應當具備一定親和力,并且注重自身語言的幽默性,主動融入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去,與學生共同開展學習、訓練、彈唱活動,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對有關知識內容進行掌握,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琴的自信心,提升學生成就感。
應當利用多種多樣的形式,例如,班級小組比賽、校內班級比賽、國際大賽(市內省內分賽區)等,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使學生能夠對相關比賽經驗進行積累,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針對琴法這門藝術學科而言,能夠將聲音與肢體聯系起來,利用聲音與人的肢體對相關思想情感進行傳達,才能夠讓音樂的感染力更強。演奏者應當能夠對音樂節奏進行深層次掌握,具備一定的音樂感與音樂表現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吸引觀眾,將觀眾帶入至音樂情境中去。學生要想達到該程度,就應當開展節奏教學訓練。在開展鋼琴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培養學生節奏感過程中,要注重開展反復練習活動。在每一堂的琴法課中,針對所有練習曲或樂曲,教師都需要依照節奏要求來進行訓練開展,對于部分掌握起來比較困難的切分節奏,更加需要開展反復練習,讓學生予以深度掌握。
部分曲子具有非常優美的歌唱性旋律,但是學生彈奏的不夠動聽,究其原因就是學生未對節奏的強弱旋律與曲子的情感進行掌握,其觸鍵方法缺乏一定科學性與合理性,亦或是節奏出現凌亂情況,對線條的優美感進行了破壞。比如,針對《風笛舞曲》這首曲子而言,其屬于舞曲形式范疇,速度比較適中,與風笛的特性與音域相符合,左、右手的旋律對比鮮明。在進行彈奏的過程中,應當對連音與跳音奏法進行關注,節奏上應當具備鮮明的強弱對比,并且注重旋律的連貫性與流暢性,只有這樣,才能將樂曲所要表達的意境彈奏出來。教師在進行此類曲子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重讓學生對其中的情感予以深刻認知。
針對一些與音樂方面相關的書籍,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對其進行閱讀,除此之外,還應當鼓勵學生多聽些名曲,并對優美的歌曲進行演唱,在提升學生音樂理論感知能力與水平的同時,還能夠實現學生音樂聽覺能力與音樂感知能力的提升。
琴法的學習和掌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技工學校音樂教學在對琴法教學方面,以及課程安排過程中,更加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提升,為學生的未來更好發展奠定基礎,讓學生在琴法造詣上越來越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