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雅
(新疆藝術學院高職學院(附中)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呼吸是一件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本能。然而,要學習聲樂,氣息又是繞不過去的話題,須得進行專業訓練,有老師在旁進行指導。在實際的聲樂教學中,呼吸是聲樂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首先分析氣息對于聲樂教學的重要性。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很多同學會感覺唱歌時氣息很難把握,比如旋律中斷、喉嚨打不開、柔韌性不足、憋氣時間過短、長音時間過短等不足。簡單來說,這些不足都是氣息的問題。當你能夠訓練好氣息時,下次唱歌自然事半功倍。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雖然沒有很好的樂感,但對于唱歌的技巧把握還是很完美的,這種完美足以彌補樂感的不足。唱歌過程中,是否投入真感情與是否用好唱歌技巧,前者需要不斷摸索,后者需要后天訓練,氣息訓練自如。學生在下次唱歌時,會能夠更加充滿自信,充滿動力去學習,教學也能事半功倍。練好氣息,唱歌事半功倍。自古到今,我們不難發現,要想一展歌喉,就必須把握好自身呼吸,這才是唱歌的核心所在。只有訓練好氣息,能夠按照正確的節奏呼吸,才能更好地解決其他問題,讓自己的歌唱水平更上一層樓。
目前,呼吸分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聯合呼吸三種類型。其中,最為應用廣泛的無疑就是胸腹式聯合呼吸了,它能夠解決學生面臨的諸多實際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呼吸需要多種器官共同參與,是一個統一的過程,不可割裂來看。呼吸,有呼與吸兩方面組成。單純脫離一方去談另一方,很難真正意義上解決呼吸訓練中面臨的種種問題。
呼氣,最容易出現的問題莫過于吸氣過多和吸氣不足這兩種問題。吸氣過多,歌聲會顯得僵硬死板,極度不自然。原因在于過多的氣息郁結于腹部,而腹部本身并不是與之相對稱的緊繃狀態,因此聲音像鼓一樣低沉,不夠嘹亮。吸氣不足,很難用到正確部位發聲,原因在于要么肩部沒有放平,要么喉部肌肉緊繃,不夠放松。吸氣過多和吸氣不足,都會給聲樂教學帶來不少困難,因此,要提供幾種好的方法解決問題,幫助大家錦上添花。[1]
(一)嗅花。嗅花,能夠解決吸氣不足,使得訓練之后能夠吸入更多氣息,實現發聲更加準確。簡單來說,在嗅花時,為了更好地聞到花的香氣,我們需要深呼吸,吸入更多氣息。嗅花香讓人心情放松,情感愉悅。而要想認出這是哪種花,香味具體是什么味道,需要胸腰在同一時間發力,上半身張開,腹部自然放松,胸部舒展開來,肺部空氣增大,使得更多氣息能夠被吸入到肺部。當然,在訓練過程中,口鼻并用或者是只用鼻子呼吸,都是很好的訓練方法,不影響訓練質量。嗅花訓練,最為簡單易懂,效果最為卓著,貼合于唱歌時的呼吸狀態,聲音堅定嘹亮,氣息順暢,事半功倍。[2-3]
(二)驚訝式呼吸。通俗來說,就是喘氣訓練。按照專業人士的說法,喘氣訓練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增強彌補柔韌性不足的問題。具體訓練方法是人們在激烈運動時,身體需要更緊張的節奏呼吸。人們喉嚨處于放空狀態,喘氣中各器官全部參與工作,呼吸節奏加快,能夠吸入更多的氣息。同時,呼吸器官的柔韌性也能有所提高,要將全部心神置于自身呼吸上,記憶吸氣時的動作,接著放松氣息。在這其中,學生需要放松心神,胸部展開,肺活量增大。呼吸時,胸部上下節奏更加急促,要做到速度更快。
(三)嘆氣。嘆氣是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情形,嘆氣時身心放空,氣息向下方呼出,不同于吸氣時肌肉群緊繃,此時呼吸器官處于放松狀態。嘆氣時,要全身心放在將氣息呼出上,完成呼氣動作后,身體會出于本能開始吸氣,呼吸是一個連貫的過程,并非人為強迫能做得很好的動作。[4]
當然,實際唱歌過程中,也需要牢記嘆氣時的動作,回憶是何種感覺。很多學生在唱歌時,經常出現吸氣不足,強行憋氣的問題。簡單來說,這是因為氣息訓練方法不對,或者是氣息訓練不到位。唱歌時氣息要能夠掌握,也不能全部過度掌握。氣息要有通暢的感覺,也要能夠有所控制。身心放空,學會嘆氣,是很好的訓練氣息的方法,同時能夠解決此類問題。簡單介紹了,嗅花、喘氣、嘆氣是三種日常生活中簡單易行的訓練方法,方便很多人在實際中能夠掌握,隨時隨地開始練習,解決自身歌唱中面臨的種種問題。
綜上所述,其實在氣息訓練中,大道至簡,道法自然。廣大聲樂愛好者或者專業學生,要想練好聲樂,其實還是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好比說,你在生活中說話時,一定沒有覺得胸悶氣短,呼吸急促跟不上的情況。氣息訓練也是如此,要在實際中像日常說話一樣去唱歌。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地學以致用,才能學好氣息、練好氣息、用好氣息。
[1]石惟正.聲樂學基礎[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7(12):9.
[2]李敏.論聲樂演唱中氣息的運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2009,2(34):5-6.
[3]李贊宗.試論聲樂訓練中的氣息[J].科技資訊 ,2010,16(6):47.
[4]張永芳.論聲樂教學中“氣”的訓練[J]皖西學院學報 ,2010,1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