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高校招生的數量也在逐年攀升,而每年更是有上百萬的畢業生進入職場。在這樣的狀況下,大學生的就業所要承受的壓力是可想而知。很多大學生都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對于其在畢業之后避免盲目的就業選擇等問題是非常必要的。正是為了改善這一狀況,許多高校都已經開設了專門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以此來強化大學生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
所謂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個人對自己今后要從事的職業進行提前的預期和計劃。具體來說,職業生涯規劃是個人根據自己所處的職業環境、專業能力、興趣愛好、職業理想等多個因素來確定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和想要實現的職業目標的這樣一個計劃好安排的過程。目前,可以說大學生已經是現代社會最需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群體了,絕大多數大學生在完成大學專業課程學習之后就面臨著進入職場就業的問題。這就需要提前讓大學生對其未來的職業生涯進行計劃和預期。也可以說是讓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進行的一種選擇,讓其明確自己在畢業之后的職業和工作機會的選擇方向,避免盲目就業。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由主觀和客觀雙重因素共同影響和決定的,它的規劃過程也具有很強的系統性。筆者認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具體包括這幾個方面的規劃內容:
明確個人的職業理想是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的一個關鍵。職業理想的確定關系到大學生弄清楚自己未來想要從事的職業類型和想要達到的職業目標。它來自于個人內心最真實的愿望以及對自己未來發展的期許。在確定自己的職業理想時,還是需要依據現實情況來來確定符合個人發展情況的職業理想。
大學生進行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還必須對個人的情況進行科學的自我評估。一般來說,需要教師通過專業的自我評估方法來指導大學生對其個人的客觀情況、理想愛好等內容進行一定的判斷。大學生的自我評估就是一個向內的自我認知的過程。具體來說,職業規劃的自我評估主要包括這幾個指標內容:個人的專業學習情況、個人的興趣愛好內容、個人的性格特點、自己的學習和實踐能力、能力素養水平,等等。具體的自我評估應該根據相關的科學指標體系來進行。最終實現大學生對自我狀況的準確認知。
明確職業理想只是大學生明確了個人的職業發展方向。要進行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還應該繼續對自己未來在職場的發展進行實現目標的規劃。即在對自我的情況進行準確的認知評估的基礎上來設置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目標。一般是根據時間的長短來設置職業發展目標的:1-5年為短期發展目標;5-10年為中期發展目標;10年以上為長遠發展目標;職業發展目標的規劃應該根據個人的狀況以及自己想要從事的職業種類的環境和發展狀況來確定。對于大學生來說,職業發展目標的確定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妄自菲薄”,要根據自己的狀況來比較客觀地確立職業目標。
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還需要對自己想要從事的職業的行業狀況進行清晰的了解和分析。對想要從事的職業進行環境分析,這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要面對的職業環境,尤其是有助于其認識到要從事某項職業所需要的職業能力的水平,能夠更好地激勵大學生向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同時,大學生進行職業環境的綜合分析,能夠首先建立起自身對某項職業的認知體系,便于其今后進行面試就業等。
大學生在設定了職業發展目標之后,應該對其未來的職業發展路線進行確定,通過職業路線的確定來找到如何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和目標的道路。一般的職業路線可以劃分為技術類型和管理類型。職業發展路線的確定也是根據對自我發展情況的認知,一般也包括自我的個性、動力因素、專業能力、所處的職業環境等。職業路線的確定也是根據對這些認知因素的綜合分析來確定的,通過綜合分析來找到實現自己職業目標的比較明確的發展路線。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并不是“一錘子買賣”,它的計劃實施是可變的。需要大學生自己根據外部環境以及自身情況的變化來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進行及時的調整、修正,以此來讓自己的職業規劃更加符合自身的實際狀況。此外,教師應該加強對大學生關于職業生涯規劃的一些專業的教學指導,使其職業規劃內容更加符合大學生個人的發展需求。
綜上所述,加強對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首先還是建立在對大學生自身各項情況的充分的認識和了解的基礎上,并且在此基礎上明確自身的職業理想、職業發展目標、職業路線,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但是,對于大學生來說,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只是為他們將來進入社會打下一個基礎,它并不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大學生的就業還是需要根據主客觀情況來進行靈活地變通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