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 娟/云南經濟管理管理學院
輔導員是高校從事思想政治工作教師隊伍的重要部分,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對長期從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師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認可,指出“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兢兢業業、甘于奉獻、奮發有為,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習總書記也十分重視從事思想政治工作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在具體的實踐中,輔導員職業流動性問題成為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所謂輔導員職業流動性是指,輔導員由于個人、學校、社會、制度等原因不能將輔導員職業作為長期職業目標而進行規劃和追求,造成輔導員崗位變動的特殊的社會現象。特別是在民辦高校中,輔導員職業流動性造成輔導員人員變動,難以確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就應該認真分析輔導員職業流動性的成因,并采取有的放矢的對策予以解決。
解釋輔導員職業流動性的第一種常見成因,認為輔導員的職業流動性根源于在于輔導員個人對輔導員職業缺乏明確的認識,很多輔導員將輔導員職業當成自己進入高校工作的跳板和臺階,并沒有將輔導員的職業發展定位和內涵弄清。對待此種成因論,有其合理性的一面,縱觀整個大學生的嚴峻的就業形勢而言,此種成因論彰顯了其一定的現實性,能夠解釋輔導員職業流動性發生的個人原因。但是,就民辦高校的輔導員隊伍來說,從事輔導員職業的人員并不全部包括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就通過層層選拔成為輔導員的大學生來說,并不是所有人一開始就明確了自己從事輔導員的目標,因此,此種成因分析是很難全面解釋輔導員職業流動性產生的根本原因的,因此,對待和解釋輔導員職業流動性還需要深刻的分析和認識。
解釋輔導員職業流動性的第二種常見成因,認為輔導員的職業流動性根源于輔導員的工作特性,認為由于輔導員工作長期從事和解決的是大學生的事務性工作,這些工作具有突發性、繁瑣性、具體性、重復性等特征,因此輔導員在從事具體工作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從而經過一段時期就會離開輔導員工作崗位,最終造成了輔導員的職業流動性。此種成因論深入到了輔導員工作的具體實際,從一個側面反應了輔導員職業的特點。但就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的整體上看,輔導員工作的這些解決大學生日常思想、生活和就業當中的實際問題已經是輔導員工作的主要內容,并且在解決大學生的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輔導員能夠有自己的獨特的職業成就感和滿足感。這種獨特的職業成就感和滿足感對輔導員職業來說,是任何其它職業無法比擬和超越的,因此,對于解釋輔導員職業流動性的成因顯然具有廣泛而普遍的意義。
解釋輔導員職業流動性的第三種常見成因,認為輔導員的職業流動性根源于輔導員對輔導員職業的發展目標缺乏信心,從事輔導員的工作的教師由于深感看不到希望,因此造成了輔導員的職業流動性。此種成因論從輔導員職業發展入手,揭示了輔導員工作的重復性和周期性,對從事了一屆或者幾屆的輔導員產生流動的原因有很強的解釋能力。但就民辦高校中,一些長期從事輔導員工作的教師而言,這個成因論就很難有說服力,因為如果輔導員職業沒有一定的職業發展性,沒有形成一定的職業平臺的話,那么這個輔導員的職業隊伍形成就將成為無稽之談,因此在解釋輔導員職業流動性問題上,還是不夠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縱觀上述三種關于解釋輔導員職業流動性的常見成因,不難看出其共同點,其歸因的方法主要是將輔導員的職業流動性歸結到從事輔導員工作的主體性和主觀性上來進行分析。任何一個職業的穩定性和吸引力首先要緊密地植根于整個大的社會環境,從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的歷史背景看,從這個時代需要造就成千上萬的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來看,輔導員職業道德穩定性和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其次任何高校的學生和學生群體都需要輔導員這個職業來進行管理和教育,從職業的社會需求性來看,任何高校的輔導員隊伍質量都應該走一條不斷提高的發展之路,這個是輔導員職業的穩定性和吸引力的具體條件。最后,作為民辦高校,面對輔導員的職業性流動,關鍵的問題是應該構建良好的輔導員職業發展的硬件和軟件平臺,才是解決輔導員職業流動性的關鍵。長期以來,民辦高校辦學過程中的輔導員流動的問題,經常與輔導員個人、輔導員職業、公辦高校輔導員流動性,社會發展等問題糾纏在一起,難以揭開民辦高校輔導員職業流動性的根源,因此作為民辦高校要解決輔導員職業流動性問題,關鍵還要將輔導員隊伍建設和發展提高到關系到學校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不斷提升民辦高校輔導員的待遇、環境、任務、職業發展目標等方方面面關乎輔導員切身利益的制度建設上來,才能為解決輔導員職業性流動帶來根本性的制度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