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超/寶雞文理學院
據調查,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現階段大量學校已引入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采取全新方式引起高校學生的注意力,并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當前還存在一些問題。可以說,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發展是漫漫之路,還需不斷改善與優化。
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方式,心理健康問題相對更為隱私,大量學生要么坦誠相待要么拒絕開口說明自己的問題,依托網絡平臺有助于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形成清晰化的認識,使學生正視自己。同時,要不斷提高平臺的可行性。眾所周知,學校不同,其對于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的重視及付諸的心力是不一致的。盡管部分學校開設了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平臺的穩定性與完備性欠佳,極易崩潰,這無疑會打亂學生的學習,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的復雜程度高,在打開課程時學生往往較為耗時,這必定會影響到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影響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近些年來才興起并發展起來的一種教育方式,其和課堂教育存在顯著差異。在許多情況下,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中很少出現學生的互動,基本上是教師的自說自話,課程結束后學生才能提問,教師進行解答,但此處存在時間差,教師給出的答復或許也存在差異,學生或許無法獲取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現階段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處于微課階段,教育方法和課堂教學之間存在的差異并不顯著,學生上課時間的靈活程度較高,可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選擇上課時間。師生間存在一定距離,這點對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但亦是此類教育方法的致命傷。
依托網絡平臺對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予以授課,由于學生與教師均為隨機挑選的,此模式存在許多問題。例如:不能有效確保師資力量,課程為選修模式,不能達到教學目的等。部分學校在進行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后,卻忽視了心理咨詢機構。這種情況下,即便是部分大學生接受了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但其仍舊不清楚自身在心理方面的問題,更不可能進行治療或疏導。此外,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所采用的教材均缺少針對性、個性以及可行性,執行難度高。僅就學生來說,其難以花時間、費精力清楚教材內容,授課方式單一化,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受到一定影響。
高校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常規教學活動中,把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置于正確位置,采取以課堂教學為主、網絡教學為輔的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時,在把網絡心理教育教育納入到常規教學時,一定要高度關注教學模式的互換以及二者的分配比例,把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教學計劃內,在考慮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與目標的前提下采用恰當的教材,和課堂教學共同推進,全方位地控制與管理心理健康教學。此外,要全面普及網絡心理健康課程,敦促并引導大學生參與進來,努力增加學生的心理衛生知識與心理學知識,提高預防。
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發展一定要具有相互匹配的咨詢機構,可考慮在高校創建此類機構,及時紓解學生的心理問題,把心理疾病產生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同時,高校要考慮到學院的實際需求,創辦不同的心理組織和機構,采取合理科學的方式對學生社會實施心理健康指導,為學生提供一臂之力,從而使學生在就業、學習、情感以及生活方面的問題得到解決。此外,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開展心理咨詢活動,防止由于一些敏感問題使學生產生心理障礙,或者由于擔心尷尬而拒絕咨詢。
在撰寫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教材時,應考慮到各個年級的學生心理特征予以分類,在教材中必須突顯出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論與定義,其中還涵蓋了部分訓練與方法,如語言表達、培養自信心、與人溝通交往、情緒管控等,要高度注重學生生活態度以及心態的培養等。同時,要將學生的日常和心理健康密切結合起來,同步開展心理知識的教育和知識傳授,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進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增強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成效。但凡有哪一環疏忽了或者做不到位,就無法將網絡教學的效用充分發揮出來,無法助學生擺脫心理疾病的煩憂。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頗受社會重視,,各大高校應領悟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付諸努力。目前,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成效顯著,但也有許多問題存在,所以有必要深層次研究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