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敏敏/山東協和學院
傳統的學校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生硬,不夠人性化,已經逐漸顯示出其弊端,旨在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學校快樂管理,將成為學校管理模式發展的新趨勢。
本文借鑒了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思路,并從創設積極的工作環境,增強教師的積極情緒體驗,培養教師的積極人格三個方面出發,關注教師積極心理的培育,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幸福感是指一種舒適、愉快和健康的狀態,它是一種個人感受,取決于教師個人對生活、工作和社會的滿意度。民辦高校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是指教師對職業生活、學術工作的滿意程度,其本質特征是教師身心之間的和諧,能夠在生活、工作中感覺到愉快、舒適,沒有不良刺激煩憂也沒有重壓時,他們就會擁有職業幸福感,會對教師職業甚至命運有一種掌控感。盡管對民辦高校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定義是一種模糊的表達,但它在人們心靈深處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幸福感是每一個正常人類的正常追求,民辦高校教師當然也不例外。
然而,民辦高校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日趨激烈的競爭,學生人數猛增,民辦高校教師感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心理負荷日趨嚴重,特別是民辦高校教師職業倦怠現象已成為教育人員較嚴重的問題。
關注民辦高校教師幸福,有助于提高其生命質量,促進其健康成長。長期以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直是教師奉獻的真實寫照,人們總是以春蠶、蠟燭去要求教師。在現實中,學校和社會給教師施加了太多的壓力,一味講奉獻、講質量、講服務,卻往往忽視了教師自身是否快樂、幸福。因而,關注民辦高校教師的幸福,幫助教師獲得生命價值的體驗和滿足,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注民辦高校教師幸福,有助于提高學生幸福感,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高校和諧。在學校管理中,教和學是一個整體,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教師的幸福才能造就學生的幸福。只有教師和學生都感受到幸福才能保證和諧高校目標的實現。
關注民辦高校教師幸福,有助于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大學之大,在于大師。 好的老師是一個學校的基石,也是這個學校的價值所在,教師感到了幸福,必然促進教和學的良性循環,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必然能夠促進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
為了讓民辦高校教師進一步獲得幸福感,社會、學校、個人都必須做出自己的努力,學校作為影響教師幸福感最大的因子,一直在探索科學的管理模式,學校快樂管理的理念應運而生。
在學校管理實踐發展史上,曾經出現過的管理模式有經驗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模式等。學校的經驗管理是管理者依靠個人經驗和憑借個人閱歷及權力來進行管理,其特征是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忽視理論預設,缺乏科學性,這種人治的管理模式必然帶來隨意性和獨斷性。學校行政管理模式,是指學校領導者運用自己的權力,按照行政系統的層次和結構,通過各種強制性的行政手段對被領導者發生影響,以實現學校的行政目標管理。其缺點是管理方式具有強制性,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不考慮被領導者的感受,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干群關系,管理較為生硬,不容易接受。
傳統的學校管理模式逐漸暴露出無法適應新時代的缺點,時代的發展呼吁著新的管理模式。學校快樂管理將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讓教師快樂的工作,強調尊重教師、信任教師。它的理念是關注人、尊重人,讓每一個身在學校的人快樂的工作學習、享受幸福,學校應從工作環境和氛圍的創設進行努力,讓教師快樂的工作,幸福的成長,努力提高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這將是今后學校管理發展的大趨勢。
學校快樂管理,強調為教師創設積極的工作環境,營造寬松、愉快、和諧的工作氛圍。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教師感受到快樂,體會到幸福。我們所指的積極的工作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兩個方面。
1、工作的硬環境
工作的硬環境主要是指物質環境。學校快樂管理注重學校的物質環境建設,強調建設的人性化、合理化。
學校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這樣能更好地體現教師的貢獻,打破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局面,更好地發揮績效考核的作用。學校在制定相關政策的時候,應該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教師工作的特點,激勵先進,促進發展。
學校應該為教師提供更加舒適的工作環境,設立教師休息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夠舒適的休息,迎接接下來的工作。對需要特殊幫助的教師提供相關的服務,比如懷孕的、哺乳的、生病的等。為教師提供更加先進的教學設備,如多媒體、教學模具、實驗室等,這樣能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使課堂更具吸引力。
2、工作的軟環境
硬環境是工作的基本條件,讓教師能快樂工作更重要的還要有良好的軟環境。快樂管理更加注重學校人文環境的建設,通過各種人性化的管理為教師創造出快樂的理由,打開通往幸福的大門。
學校全體師生要營造一種更加寬松、更加和諧、積極進取的校園文化氛圍,只有在這種相對寬松、和諧、愉快的氛圍下,教師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否則,教師每天都在擔心受到懲罰,每個人都如履薄冰,小心謹慎,這樣教師就會喪失工作熱情,感受不到工作帶來的愉悅感和幸福感,肯定會對教學工作產生不良的影響。
學校快樂管理關注于教師積極心理的研究,重視教師的積極情緒體驗。增強教師的積極情緒體驗是發展教師積極人格、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的一條最有效的途徑。積極的情緒體驗,會讓教師對工作產生積極的情緒,從而在工作成績中得到自我的實現。學校快樂管理,要求學校創設各種條件,努力增強教師的積極的情緒體驗,多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教師著想,幫助教師摒棄消極的情緒體驗,更加積極的投身工作。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會讓教師對學校產生一種歸屬感。所謂歸屬感就是一種被愛的感覺,是幸福感的基石,它意味著無論發生什么,個體都會受到尊重,不會被拋棄。尊重教師、信任教師、關愛教師,為教師創造歸屬感,這是學校快樂管理的核心內容。
學校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關心、培養、支持教師的教學和工作,充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學校要給教師提供各種發展自身的機會,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在不斷地學習和發展中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學校要更多地為教師提供進修、研修的機會,組織教師參加校外交流研討活動,也可以邀請一些學科專家、心理學專家開設講座,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激發工作熱情。
積極的情緒體驗不斷地累計,可以促進教師積極人格的培養。教師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它對人格有著更高的要求,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一個有著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吸引和打動著學生的心弦,他們以教師為榜樣,甚至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的人格魅力會感化學生,并通過學生緊密聯系并影響著社會的每一個家庭,影響著每一個家庭的現在和未來。
學校通過創建積極的工作環境,來增強教師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促進教師積極人格的形成。另外,人格雖然是穩定的,但卻不是一成不變的,學校領導不能以老眼光看待老師,不能先入為主,要善于幫助教師克服消極情緒,逐步培養并維持積極、高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