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健/濟源職業技術學院
教育信息化是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當中,以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更好的開展各種教學活動。信息技術的出現,對傳統教學模式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多媒體、網絡信息資源等教學形式在課堂上出現,不僅開拓了學生的眼界,也使得課堂變得更加的豐富和具體。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進行相關的完善,推動高校體育朝多樣化、多元化、現代化轉變,是當前高校需要思量的一個教學模式發展趨勢[1]。
體育教學是高校學生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對于加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我國高校目前關于體育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教學模式仍然比較的傳統,通過學生的選課,來開設各個項目的體育課,包括足球、籃球、乒乓球、排球以及游泳等[2]。在教學過程中,以老師的教學指導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沒能得到很好的發揮。雖然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通過老師的細心指導有助于學生在體育項目上專業技能的提高,但是對于整體體育教學的發展不利,不能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代入到體育教學當中,促進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和進步。
此外,在關于學生體育選課的方面,高校普遍采用了學生自主選課的方式,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來進行編排。然而,由于各個學校的體育資源有限,對于一些比較熱門的體育課程,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選到,諸如游泳、輪滑以跆拳道等。一些學生為了修夠體育學分,在沒有選到喜歡的體育課程后,對體育項目不感興趣,造成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積極性的下降。
高校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可以加深教師對于學生需求的理解,對學生的考評工作以及實際的體育技能的測試,也更能方便進行。然而,由于高校的體育資源以及體育課程設置方面的停留不前,造成學生對于體育課的積極性逐漸下降。從高校課后體育鍛煉的情況來看,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一直不高,難以達到高校體育教學的目的。
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信息化轉變,首先需要教師了解信息化的內涵,包括信息技術的運用、多媒體技術的了解以及網絡體育選課平臺的操作等。高校體育教師信息化素養越高,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變革和發展也越容易進行。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的使用頻次越來越高,信息技術更新換代的步伐也越來越快。對于高校體育教師而言,在教學的課程中不僅需要強化自身的專業技能,還需要將專業技能的使用與信息技術相結合,不斷促進自身教學模式的更新與進步,從而促進整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信息化發展變革。提升高校體育教師的信息化素養,除了教師的自主學習,還需要老師了解學生在信息化背景下的體育課程需求,在了解需求的基礎上進行定向的提高,不僅可以改變自身的教學模式,還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幫助。
高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模式信息化的轉變時,首先建立好信息化網絡平臺基礎。它不僅是高校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必要的準備內容之一,還是高校實現傳統體育教學向信息化體育教學的必經之路。信息化網絡平臺的建設,可以給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信息化轉變提供技術支撐,老師在平臺上也能利用到信息技術的便利,通過下載網絡資源、學習信息技術等,逐步將教學模式進行信息化的轉變。
信息化網絡平臺,不僅僅包括在網絡上的一些虛擬網站的構建,還包括高校基礎設施當中的計算機房、網絡教室等的運用。體育教學更多的是在戶外進行,但是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可以突破學校體育資源的局限,比如模擬高爾夫球場、體感籃球等。這些內容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體育教學平臺,通過轉變體育教學模式的同時,也促進高校的體育教學的發展和進步。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技術的便利,還帶來了大量的資源共享。打開電腦,人們可以在網絡平臺上找尋到各種需要的資源,對于高校體育教學而言,通過信息化技術的幫助,可以有效的拓展高校體育教師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在增強自身課程豐富程度的同時,也能提高自身的素養,給學生帶來更加高質的體育課堂體驗。
此外,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師還需要懂得如何將信息化體育資源與自身的體育課程相結合,拓展體育課程的寬度和廣度。高校的體育課程是一個流動的課程,每個學期所教授的學生都會不同。因此,高校體育教師需要在這種教學環境的基礎上,結合體育信息化教學資源,將更多的精要內容傳授給學生,滿足他們對于體育課程的需求。
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不僅需要從學校層面做出信息化的基礎準備,還需要老師在信息化時代下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做到對信息技術的契合,為學生呈現更加豐富多彩的體育課堂,以教學模式的轉變帶動學生的整體的發展進步,將體育課堂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