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艷 王希更 劉贊云 吳麗英/衡水職業技術學院
國務院發布的《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的產教融合的主要目標是:逐步提高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程度,健全多元化辦學體制,全面推行校企協同育人。通過調研我們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對我院目前已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進行了如下分析:
(1)實踐“雙主體”的校企合作模式,解決雙主體混合所有制人才培養中的核心難題。該模式為:校企“依據學校發展規劃與行業崗位需求協同開設系部專業;以專業崗位技能標準與高素質藍領人才培養規格協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以職業教育發展方向與行業技術預期展望協同共建科學的課程體系;以人才共享、校企雙贏理念協同完備教學、技術專業團隊培養;以企業文化、制度規則與學校規章為綱協同研制教學與學生管理體制;以校、企、生三元為主體協同制定完備的質量監控標準與雙向考評機制。
(2)由校方和企方抽調專業人員組成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指導委員會,具體負責校企混合所有制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該委員會的工作重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從宏觀上根據企業崗位一線調研、校企雙方師資力量評估、招收學生專業素質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提出“校企對接、能力本位、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寬基礎、活任務”的課程體系。其次從微觀上制定符合我院師資和相應企業發展實際情況的專業建設規劃、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標準,教學過程監督、考核體系與就業檢驗體系跟蹤等方面事宜。
(3)開發“崗位晉升式工學交替”教學體系,解決教學內容與企業崗位要求無縫對接的問題。校企雙方基于本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及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共同研制新的教學課程,打破以往“一課一書一師”的課程定位,開發現代學徒制的“崗位晉升式工學交替”課程體系;以企業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與崗位標準確立“能力遞進式成長”的教學模式,在涵蓋整個專業知識體系與實踐要求技術技能的前提系,遞推式展開教學內容。
“崗位晉升式工學交替”可以實施“三崗三綱”的進階模式。第一階段即為以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為綱的認崗習崗階段。此階段以校內實訓為特征,以進行學生的基本知識講授與基本技能培養為目標,學習必修基礎課,培養認知能力,了解崗位需求,完成入門級階段演練。第二階段為以培養學生專項技能為綱的貼崗熟崗階段。此階段以項目實施為特征,完成基于工作全程的核心課程教學、生產性實訓演練。第三階段為以培養學生綜合技能和職業素質為綱的頂崗輪崗階段。此階段以項目開發為特征,學生通過到企業一線崗位上的鍛煉,真正融入到企業工作流程中去,以多個崗位角色輪崗體驗學習并參與完成企業的項目開發實施,對今后的職業生涯做出正確合理的判斷和規劃。
(4)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度不夠,對學生的定位不準確,培養出的學生層次區分度不高也是目前校企合作專業中人才培養的一大突出問題。職業院校學生入學時能力與素質基礎差距很大,如何因材施教,根據學生自身差異進行不同層次的培養目標定位與實施,更加精準的進行針對性教學,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參考高中階段教學中的分方向分班的方法進行,對有著不同興趣與特性的學生進行專業方向、崗位能力培養的細分、精分。進行“梯隊式”、“精英式”培養模式教學。不僅要培養出崗位技術骨干人才,更要給學生提供進階與提升的空間,實行激勵性教學。
(5)建立“多元雙向”評價體系,構建第三方評價考核機制。此評價體系的核心是: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學校及企業制度為依據,監控和評價教學及實習的質量;以校、企、師、徒等多元主體開展雙向考評。我們還可以引入第三方評價考核機制,某些階段的某些課程可以“以證代考”,獲得國家認證的第三方認可的企業崗位的初級、中級、高級合格證書,通過技能考核取得人社部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均可以替代或取代課程考試成績。
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總體形成。落實到實處還是以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健全與完善,只有有了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一線技能人才,才能解決人才教育供給與產業需求重大的結構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