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校中,思政教育和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授人以德行,傳人以文化科學技藝,是每所高校必然承擔的責任,個人的內涵素質修養是一切發展的開始,創新創業并不是盲目的,更不是紙上談兵的夸夸其談,在創業教育中,引導工作是重中之重。現今社會的高校,大多學生都有創業夢,但是創業非就業,大學生兩只腳還在校門里,思想卻已飛到九霄外,這是不足取的。在高校,創業教育需要良好的心態去對待它,理性的看待它。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融合成為重中之重,思政教育是創新創業的理論基石,創新創業是思政教育的實踐經驗。把理論轉變為實踐的過程,是在高校中,思政教育引導創新創業探索的有效融合。成功的開始就是克服錯誤的開始,我們要勇往直前克服困難,迎難而上,那么,我個人就高校的思政教育和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有機融合遇到的問題和解決途徑,現在展開分析和討論。
在高校中,很多大學生在創業意識上存在誤區:很多高文化、高學歷的大學生認為創業就是就業,就是創辦企業,創新就是創意。所以導致很多學生產生了好高騖遠的思想情緒,認為小打小鬧的創業思想沒有意義,沒有發展,要做就做大,走捷徑,用小聰明、膽子大就能做到萬事俱備,創業無憂。這是不足取的,也是危險的。細節決定成敗,一切開始都有從無到有,一步一步踏實的走出去。打好根基,才會決定上層建筑是否牢固。
在高校的教育中,教育是老師的責任和工作,但是,固有的傳統教育模式禁錮了老師的思想,很多老師覺得教育就是科學文化教育,理論是從書本中學來的,學生知道這些,可以用知識武裝自己就足夠了,往往的忽略了教育的延伸意義,沒有正確的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待學生的創業思想給與足夠的重視。導致很多學生在創業萌芽初期,迷茫,走彎路,走錯路。
在高校思政教育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融合中,社會是個大搖籃,是一切實踐的最終方向,很多企業對待剛畢業的大學生的創業思想創業計劃給予了全盤否決,認為剛畢業的學子沒有工作經驗,剛剛步入社會,應該熬一熬,在吃苦耐勞中磨練幾年,或者干脆給一份穩定的崗位,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忽略了大學生的創新思想,打消了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沒有起到良好的促進和支持作用。這也是不對的。
關于創新創業,每個有想法的大學生都應該端正態度,用科學的發展觀看待問題,作為新青年,除了有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是非觀,還要用辯證的思想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在學校中學到科學文化知識,從理論中受到引導和啟發,大學生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樹立自信、自立、自強的創業態度,穩扎穩打,務實、堅持、有耐心,這才是創業的基礎和必備條件。
在高校中,高校思政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融合狀況方面,老師的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是學生的榜樣,是學生成功道路上的引路人,老師的一言一行,思想教育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展方向,老師是思政教育的初始傳播者,老師需要傳播給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思想觀、價值觀,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的頑強性、科學性,給予正確的引導和不斷地鼓舞,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社會企業在大學生創業中扮演著伯樂的作用,要足夠引起社會企業對大學生創業的重視,給予大學生更多的發展創新空間,在物質條件上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關懷,大力宣傳新思路、新項目,邀請有想法,有魄力的年輕大學生加入,一起研究探討,尊重大學生的創新思想,培養大學生在創業發展空間中的無限可能,對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融合,社會企業應該不遺余力的支持。
思政教育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前提,思政教育和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有機融合,為大學生創業保駕護航,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質、正確的引導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秉承的思想理念,使學生在以后的社會舞臺上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