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國高校鋼琴人才的培養已經取得了極大進步,但是其發展速依舊難以及時適應鋼琴學科發展,同時其在發展過程中還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問題,所以如何促進鋼琴人才科學、及時的培養這一問題亟待解決。
高校學生的智力水平較高,具有較強的問題分析、理解能力,對于學習的內容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此時教師應該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度,讓學生去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其加強對知識的領悟,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制約,教師仍是課堂的主導,統籌了全局,掌握著課堂的節奏,影響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我們所進行的一切的學習都是為了實踐而服務的,社會越來越需要的也是實踐型的人才,我們不需要空有理論的人才,我們需要的擁有實力的實干家。在鋼琴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重人才與市場需求的結合,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能夠靈活的運用知識,為將來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不是“孤芳自賞”、“求業無門”。
在我看來,要想真正的促進高校鋼琴人才的培養,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過去的傳統觀念里,課堂通常是以教師的講、說、教為主的,比較注重對鋼琴知識和相關技能的講述,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剝奪,學生間的差異性發展和個性化發展被忽視,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夠、對課堂的認真程度不夠,致使課堂的實效性大打折扣。因此,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將課堂的主體地位給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的探究、理解知識,挖掘知識的深度,以加強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可以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結合學生發展特點和情況的基礎上,采取小班教學與大班授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發展。同時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要通過音樂教學去熏陶學生,開闊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使他們從心靈、情感、境界上得到升華。
完善鋼琴教學的課程體系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例如鋼琴的發聲,鋼琴的結構等,還應該讓學生對于鋼琴教學的過程和步驟有一個整體的、宏觀的把握。課程的設置應該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發展,同時還應該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學會實踐,可以適當的加大課程難度以提高學生的能力,豐富課程的內容,例如四手聯彈、雙琴演奏等等。其次,完善教學的課程設置還需要老師強化對于鋼琴師的教學,讓學生對鋼琴的來源和發展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拓展學生對于鋼琴藝術的認知空間,還需教師進行對比分析教學,讓學生對于不同的音樂流派和音樂風格有一個較為清楚地認知,以增強學生對于鋼琴音樂的理解,學會從作曲家的角度和背景其思考。
“畢業既失業”,目前在各個領域都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高校鋼琴人才也不能免俗,也存在著此類的問題。為了較為有效的解決這一現狀,高校應該對現有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轉變現在的發展目標,注重培養現代化復合型人才。可以從兩個方面出發,一是可以吸引優秀的鋼琴教師人才,組成教師隊伍,對其進項相關培訓和規劃,使其知識和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為學生提高更為優質的教學服務。二是教師可以在充分了解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進行人才的培養,對原有的教學大綱、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將教學與現實需求相結合,使學生在掌握相應鋼琴樂理知識,提高鋼琴演奏能力,提升音樂鑒賞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成為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的需求改變了,對人才的評判標準及要求改變了,為了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對于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教師在培養鋼琴人才的時候應該注意相應教材的甄選。在選擇教材時應該以教學大綱作為參考,但是不應該為教學大綱所局限,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去選擇實用性高、創新性強的專業教材,為學生提供更為良好的教學資源與素材。教師在進行教材的選擇時,應該注重教材的“質”而不是“量”,在適當的減輕學生負擔減少教學任務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但是在在選取教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僅僅局限于專業知識的教授。
在當代社會,鋼琴人才的培養不僅存在著急缺的狀況,還面臨著與社會實際需求相結合的要求,因此為了培養與社會要求相符合的人才,我們必須要克服在鋼琴人才培養方面現存的問題,通過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完善鋼琴教學的課程體系、注重現代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科學編排相關鋼琴教材等措施去對我們現有的鋼琴人才培養的模式進行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