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了很多便利,日常的通信、信息的共享、資源的獲取等等,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大學生作為使用網絡最廣大的人群同時也是互聯網時代的直接受益者,更應該受到規范有效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制建設,對網絡思想教育進行推進和創新,是現階段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通常來說都是大學老師,他們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處于主導地位,他們作為教育的實施者,通常會將他們的思想直接傳遞給學生,讓學生來消化理解。接受教育的客體就是學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之間就是接受和被接受之間的關系。而在“互聯網+”的教育體制中,這種教育主體的主導地位被弱化,而接受教育的客體,也就是大學生,可以通過各種網絡途徑和網絡方式來陳述自己的觀點,通過具有個性化的解釋來評判社會中各種各樣的現象,從而挑戰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者(大學教師)的權威。但是,教育主體的去中心化并不意味著完全的去除,而是代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導地位被逐漸弱化。
大學生所受到的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由高校教育者來傳播的,大學生只能通過日常的課堂學習來受到思想教育,相對于網絡這個大環境,學校的教育環境就顯得相對封閉,教師作為教育主體就發揮著教育客體與教育資料之間的中介作用。而在“互聯網+”時代,這種中介化被弱化,網絡中的學習資料變得更加開放和共享,任何人都可以作為資料的傳播者和接受者,不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通過互聯網來獲取資料和信息。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大學生的受教時間收到限制,只能通過課堂有限的時間來獲取資源,在“互聯網+”時代下,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電視、電腦、平板等等眾多的設備和途徑來獲取教育資源。同時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多,通過網絡,學生就可以利用空閑時間來受教,網絡技術為學生進行碎片化時間學習提供了技術支持。
高校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他們往往將工作重點放在如何能減輕大學生受到網絡的負面影響,如網絡輿論,網絡游戲等等,他們忽視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趨勢,從而并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網絡思想教育的體制,使學生無從下手,盲目學習。
學校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過與單一,他們通過校內網站來學生遞教育信息,而網站內通常具有強烈說教性質的詞匯和圖片,內容老舊單一,導致并沒有學生進入網站學習。因此,學校應該通過新型的網絡載體來傳遞教育信息,例如廣為大學生使用的微信、微博等熱門軟件來傳遞教育信息,這樣會更加有效。
學校內部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不健全,高校由于資金原因或者相應人才的缺失,并沒有建立起同時兼備思想教育知識和網絡技術水平的教育團隊,導致沒有為學生規劃出合理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時間,高校應該加強這方面體制和團隊的建設,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多彩的教育網絡。
高校應該加強對校內互聯網信息的監管,為學生營造和諧健康的網絡內容和網絡環境,同時加強負責網絡教育監管的教育者的政治素養和法律素養,使他們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規范的學習。
高校應該拓展學生進行網絡政治教育學習的途徑和載體,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必然導致網絡信息的更新速度快,網絡技術的更新換代加快,為了使學生可以獲取更快捷和直接及時的網絡資源,應該把微信微博等學生普遍使用的交流媒介加入學校的教育體制中,抓住學生的關注點,貼近學生的興趣愛好,來打造具有校園特色的品牌欄目,來增加對學生的吸引力,寓教于樂。同時高校應該了解學生的學習心態,刻板老舊的教育方式使學生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極大的排斥心理,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習效率,高校應該多引進一些新內容、新創意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例如:可以通過辯論的形式來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與溝通,也可以通過微電影和漫畫的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這樣將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本文簡單介紹了“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相應的建議,說明了新時代下怎樣通過新穎的互聯網教學來提高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為增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供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