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題型分為選擇題和材料解析題兩種,通過分析歷年高考試題,筆者發現,材料解析題的分值往往會占到卷面總分的一半以上,并且分值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但學生在做此類試題時普遍得分不高,許多學生表示對這類題目無從把握,甚至找不到答題的切入點,導致有些學生開始逐漸畏懼做材料題。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就自己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總結的一些經驗和方法談談如何做好材料解析題。
筆者建議,在做歷史材料解析題時,一定要先審問題,帶著問題去閱讀材料,這樣目的性和針對性強,思路清晰,解題速度快且準確率高。
(1)看問法。材料解析題所設計的問法主要有四種:其一,“根據材料回答問題”,這類問題的答案一般從材料中即能完整提煉出來,但要注意不要一味照抄材料,要對材料進行提煉精簡。其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這類問題的答案需要學生明確材料內容所涉及的書本知識,然后進行概括總結。其三,“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這類問題的答案既要結合材料,又要結合課本所學知識,二者都要兼顧,這也是四種問法中難度最大,出現頻率最高的一種,需要考生們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四,“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的認識”這類問題的答案一般既不來自書本,也不來自材料,需要對材料的觀點進行總結,從而得出結論,也就是認識。(2)看指向。學生要明確問題的指向,準確分析出需要具體回答的內容,如背景、原因、影響、意義等等。問題指向不同,對題目答案的內容和書寫格式的要求也就不同。(3)看條件。學生還要注意設問中的限定條件,如時間、空間、角度、領域、國家等方面的限定詞,這些限制性條件,決定了答題的范圍和角度。(4)看分值。材料解析題每一問的后面一般會給出相應分值,這對學生也是一個提示,間接告訴學生應答幾個要點,分多則多寫,分少則簡寫,做到“看分說話”,一般來說,為使答案更接近參考答案,要點盡量多一些,超出所賦分值。
首先,在閱讀材料時,要做到“看首尾,找中間”,這三處一般是提煉材料重點信息的關鍵位置。其次,還要留意每段材料后面所注明的作者和出處,這些文字有時會給考生帶來某些暗示和提醒,并有可能隱藏著解題所需的關鍵信息,甚至成為解題的突破口。另外,考生還需要注意從材料中的省略號兩端獲取重點信息,省略號刪去的內容是次要的,兩邊所剩的肯定是至關重要的,這里面肯定蘊含著重點信息,要注意閱讀分析,不可大意。
材料解析題一般由多則材料組成,首先要弄清各個材料之間的關系,每個材料的觀點是否相同。通常來說,每道材料解析題都會有一個主題,每則材料都是圍繞這個主題來設計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觀點與主題完全相反,它也是圍繞這個主題而設計的。然后圍繞這個主題,分析材料所涉及的內容,并對課本有關知識進行有效遷移,這便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
在材料解析題中,有的材料源于教材,依托教材,二者相輔相成;有的材料打破教材束縛,為學生提供了新的歷史情境,這是對教材的一種補充和拓展。無論是哪種情況,材料解析題的材料與教材一定是有所關聯的,考生在閱讀材料的同時,必須時刻想著教材中的有關內容和觀點,從而使材料中有限的信息轉化為教材中完整的史實。但也要注意,材料和教材要互相兼顧,不能不看材料,只是一味大段引用教材的有關敘述。也不能不結合教材,單純從材料中尋找答案。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有些學生在閱讀材料時會遇到幾個問題:(1)忽視史料信息來源(上文已有論述)(2)畏懼古文材料,歷史畢竟不是語文,不要求逐字逐句翻譯,只要大概明白古文材料的核心意思即可。(3)對表格材料無從下筆,只要緊緊抓住題中考查的方向,對表格的數據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表格類的題目也就十拿九穩了。
精讀材料,細致分析,都是為了最后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如何準確的組織答案是材料解析題最后的落腳點。考生在組織答案時,要做到“三化”,即要點化、條理化、規范化。
根據題意寫清答題的要點,表明所答問題的指向,其規范格式:(1)背景:……(2)內容:……(3)影響:……,這樣的答卷,答案一目了然,一清二楚,給閱卷老師也提供了很大方便。
包括序號化和段落化。首先,序號化,組織答案時或按時間先后,或按空間順序,或按性質分類,依次展開,如果答案要點多的話,要在每個要點前標記上1、2、3等序號,使答案條理清楚,清晰明了。其次,段落化,要把答案分若干層次,每個層次自然分出一個段落,切忌通篇一大段文字寫下來,不分段落。
一方面,要組織規范語言答題,要注意用詞的準確性和科學性,要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運用正確的史學觀點進行答題,特別注意,不能亂用一些文學性的修飾語或者標點符號(尤其是感嘆號),語言要精煉、簡潔,恰當使用歷史專業術語,不要寫大白話。另一方面,要做到書寫工整,行文規范,卷面要保持干凈,這會給閱卷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
總之,考生要想做好高中歷史材料解析題,除了要掌握一些答題技巧和答題方法外,還必須熟記課本知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夯實歷史基礎,方能在做題時游刃有余,拿到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