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樂/南昌理工學院
“中國夢”的核心目標也可以概括為“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具體表現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途徑是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實施手段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
在現代高速發展的中國,高等教育被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明確提出“中國夢”這個理念,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并且表示這個夢“一定能實現”,也就意味著把“中國夢”放在了我們身上來實現[1]。近兩年,各地紛紛出臺大學生就業落戶政策,對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尤其看重,對人才的競爭也是出臺了各種優惠政策,例如安排住房落戶、大學生就業補貼等,看來2018年是個注重人才的社會。而民辦高校在這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民辦高校的師資力量相對來說比較薄弱,教師流動性較大,在把“中國夢”這個思想理念傳輸給學生的過程中可能相對來說比較緩慢,對“中國夢”思想的宣傳教育比較欠缺。但是民辦高校比較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專業技能的創新,民辦高校每年會提供大量的資金來資助學生來完成自主創新的產業孵化基地。
從我們高等教育的大環境分析來看,民辦高校的領導和教師對“中國夢”的宣傳教育不太重視,他們把重點放在了對學生的創新發展上面,更有的校領導認為“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只不過是走個過場,把這個工作當成了應付,這樣的思想是特別不正確的,必須立即改正,只有校領導和教師去真正了解和深刻體會“中國夢”這個理念的含義和具體的事項,才能正確的去向學生們傳達“中國夢”的理念意義,從而起到宣教育的作用。所以學校要定時組織校領導和教師來對“中國夢”思想政治工作的培訓,讓“中國夢”理念深入人心[2]。在課程上添加“中國夢”思想政治工作的課程,教師在對“中國夢”的宣傳上加以創新,教師可以對全球現狀的政治局勢加以分析,讓學生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使課堂變的有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定時組織學生對“中國夢”的課外宣傳活動,讓“中國夢”這一理念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且通過我們的宣傳和講解,使我們更多的人認識到“中國夢”這一思想政治理念,這也是我們作為老師和學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國家為社會貢獻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在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可以說我們在生活中是離不開網絡的,很多行業和都加大了對網絡的宣傳,從而增強了該行業的競爭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這一思想政治理念我們完全可以借助網絡來宣傳,使政治和科技相結合。如現在很流行的:百度、微信、微博、QQ等等太多的線上宣傳渠道,微信我們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的推送來起到宣傳教育工作,我覺得手機是我們現在每個人都離不開的一個通訊工具,而且現在很多農村也是全網絡覆蓋,可見現在的中國正在崛起,新農村改造也是有序的進行著。
根據2017年騰訊財報數據顯示,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躍用戶數已達9.63億,同比增長19.5%,據統計2015年中國活躍在微信上的用戶則達到了五億人左右,占了中國人口的將近一半,弘亞世代分析師Canaan Guo則認為,在未來的三到五年之內,微信用戶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4%,在未來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國內微信的用戶數量將覆蓋整個14億人口[3]。所以微信公眾號的推送能使我們及時的收到最新的內容,微信公眾號已經是我們現在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種宣傳途徑。當代的大學生在微博上也比較活躍,微博上有很多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如各個領域的領軍人物、影視明星、各個城市的微博公眾號、報社的微博公眾號等等,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這一思想政治理念后,人民日報公眾號曾多次在微博上宣傳,如果我們關注了人民日報,也會在上面看到最新的國家形式,各個城市肯定也會響應國家政策來宣傳這一理念。所以,可以在學校張貼學校的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公眾號,讓學生們去關注,然后經常推送一些有利于學生思想政治發展的文章,讓學生去學習。也可以做下市場調查,讓學生對學校這種宣傳發表一下意見和建議,民主的來一起做好對有關“中國夢”一切工作的宣傳教育。
在如今這個競爭力強大的社會里,大學生就業問題無非是畢業生最為關心的問題,雖然很多省市出臺了較多有利于大學生就業的政策,據2017年統計,全國約700多萬名大學生面臨就業,其中還不包括海外留學生以及往屆沒有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如果加在一起將近有1000萬+大學生同時競爭,可見競爭的激烈性,就業形勢嚴峻[4]。在即將面臨就業的學生中,就業問題使他們擔憂,好的職位可能幾千比一,所以在對“中國夢”思想政治的宣傳教育中一定要把學生最為關心和擔憂的就業問題加入其中,給學生分析和講解當今社會下的就業形勢,在自己能力不如別人的情況下怎么去補救,如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多參加各類科技創新競賽活動等,發揮自己的長處,激發自己的潛能,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團結合作,互幫互助,才會使學生在這么激烈的競爭中尋找自信,發揮自己最好的能力。另外,對“中國夢”的理解不僅局限于我們現在的發展,我們也要展望未來,把“中國夢”理念融入到我們每個人的夢想中,結合學校的自身特色和學校對學生發展的大力支持,以及國家對當代大學生各種優惠政策的支持,我們應放手去做,埋頭苦干,做自己想做的事,國家對大學生創業這一塊政策特別好,不僅有資金的獎勵,還有稅收優惠政策,免去大學生創業的后顧之憂。所以我們要把眼界放寬,把我們心中自己對“中國夢”的實現放在五年或者十年以后,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夢”的核心目標也可以概括為“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習近平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必須建設偉大工程;必須推進偉大事業。
在對民辦高校的學生思想這個問題上,我們不僅要加強他們自身的思想建設,還要把他們的思想融入到和諧校園的建設工作中,把科學發展觀的思想理念體現在到教育教學中。讓學生多去參與學校的思想建設工作,使其發揮自身價值,正確認識思想觀念,體現個人價值,需找成就感。學校應加強黨組織建設,讓學生們積極申請入黨,宣傳黨在我們心中的重要作用,對于那些沒有轉正的預備黨員來說更要加強黨的宣傳教育,讓他們相應國家政策,做一個為國家為人民有用的人才,不辜負黨組織對他們的培養,實現人生價值。
綜上所述,中國夢視角下民辦高校思政工作的問題是現在高等教育課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不止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有對教師的教育也是,“中國夢”思想政治工作的宣傳不要局限于學校,而要放眼到社會中,因為這不僅僅是我們高校所需要認識的,還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民所需要了解的,讓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中國夢”,從而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華民族的偉大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