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蘇霞/安徽省交通技術學校
語文教育不僅是我國教育事業中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中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作文則是語文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綜合性實踐活動。作文與學生的知識積累、生活經驗、思想認識、道德情操和語言能力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①
在所有學科的學習中,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需要學生的不斷積累學習,語文知識是一個漫長的儲備過程,而中職學生由于在初中學習階段的放縱和懶散,他們不僅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甚至基礎的語文知識也存在很大的問題。中職學生是初中畢業分流出來的一部分群體,普遍學習基礎薄弱,因此語文基礎知識和能力處于偏下的水平,這種較弱的語文基礎就造成了他們的作文中出現大量的基礎知識問題,如字跡潦草,分辨不出作文內容;標點不規范,造成作文中斷句和分句問題,造成作文表達不清晰;錯別字頻繁出現,使作文整體看起來漏洞百出,如“堅持不懈的努力”中的“懈”字就寫成“解”;還有大量的語病問題,如“我們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強欺侮的國家了”,這句話應該將“任意”放在“欺侮”之前。類似語文寫作基礎知識的問題在中職學生的作文中屢見不鮮。中職學生的寫作基礎過于薄弱,這是一個不可避免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中職學生不僅僅是上述語文基礎知識能力的不足,同時,在寫作的過程中,只是簡單的理解作文題目,對教師的講授也是囫圇吞棗,含混而過,普遍認為只有立意高遠,具有思想教育性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忽視了文章中的具體內容的描寫,場景的描繪和人物的刻畫,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往往是一帶而過,大量的空話和套話存在于作文之中。除了內容的空洞外,中職學生的作文中還存在結構的混亂和無序的問題,一個好的作文需要有一個完整清晰的結構,這樣作文就會一目了然,然而中職學生的基礎較差,沒有布局謀篇的概念,總是心里有很多的想法,就是不知如何將其表達出來,即使表達出來也是一團亂麻。
一個人的態度往往會決定事情的成功與失敗,中職學生普遍語文基礎知識薄弱,因此,寫作文成為橫亙在他們面前的大山,不知從何處落筆,如何構思,為了應付老師的作業,要么迅速的翻找作文書,查找相應的內容,照搬照抄;要么完全不進行深入思考和理解,隨便應付了事。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面對作文寫作就躊躇不前,態度隨意,不將作文寫作放在心上。這種不加思考的寫作和滿不在乎的態度造成了作文的問題頻出。面對中職學生的這種寫作態度,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心理教育入手,教導他們端正自己的態度。
首先,如果學生的寫作基礎薄弱,則對他的薄弱之處進行針對性訓練。如對于字跡潦草的學生,則要在作文寫作的初始,要求學生字跡工整;對標點符號使用不當、出現語病問題和用詞不當的學生,可以先讓學生做一些標點符號使用、病句練習的題目,逐步改進,對于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認真修改,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下次爭取不再出現同樣問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逐步進行寫作技巧的語段練習,同時教師要結合《大綱》的具體要求,對學生的表達方式、修辭、論證和說明方法進行相應的訓練,接著在語段訓練的基礎上進行整篇作文的寫作訓練,層層遞進,篇幅和字數逐漸增多,直至成篇。
其次,如果學生的寫作內容空洞無序,則從寫作的整體要求和寫作的具體方法,寫作提綱的列舉,寫作材料的積累,寫作主旨的確定等進行一一訓練。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文本進行續寫、改寫、擴寫或縮寫,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如對施耐庵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進行白話的改寫,對林教頭的心理活動進行深入的刻畫;如可以將白居易的《琵琶行》用自己的話改寫成白話文的形式,或將其中琵琶女的故事寫成小說,或將小序中白居易的故事進行擴寫等;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教材中優美的抒情散文,如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體會文中的優美語言和句子,并對文章進行一個仿照式的寫作。同時,教師還要培養學生隨時摘錄優美詞句和閱讀思考的習慣。
最后,面對學生寫作態度的散漫的問題,中職教師不僅要逐漸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對學生循循善誘,逐步改變學生畏懼寫作和懶于寫作的心理。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根據其專業課程的特點,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如可以讓學生或對自己所學的專業進行介紹;對實驗過程中所使用的工具進行說明;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等。
中職學生的作文寫作是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寫作水平的提高不是輕而易舉就能迅速提高的,它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因此語文老師要有充分的耐心和信心,長時間對學生進行訓練,相信,經過時間的累積,學生的作文水平會有一定的提升。
注釋:
①陳小參.提高中職作文教學的策略[J].考試周刊 ,2015(69):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