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達 王 寶 汪曉軍 王亞磊/江蘇大學京江學院
我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關(guān)鍵階段。對于必將走向時代前臺、擔負歷史重任的大學生們來說,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觀是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于自身而言,這決定了大學生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于國家而言,這決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方式與質(zhì)量。基于此考量,我們就近選擇調(diào)查江蘇大學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與認識。本次調(diào)查,共收回問卷168份。
在“你對馬克思主義有多少了解”的問題中,8.33%大學生表示不了解,84.52%表示只了解一些基本理論,4.76%表示有較多的了解,2.38%表示已經(jīng)達到學者、專家的水平。
在“你閱讀過馬克思主義的相關(guān)著作嗎”的問題中,28.57%的大學生表示沒有,36.31%表示零碎閱讀過一些,31.55%表示少量系統(tǒng)的讀過,3.57%表示大量系統(tǒng)的閱讀過。
在“你有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興趣與渴望嗎?”的問題中,61.31%的大學生表示“沒有,純粹為了考試”,36.31%表示“非常強烈,常常自學”,30.36%表示“無聊時偶爾會看一些相關(guān)書籍”。
造成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低興趣與低了解度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在“你是如何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的”問題中,81.55%的大學生選擇“學校教育”,16.67%選擇“家庭教育”,35.12%選擇“在生活中的巨大理論與實踐優(yōu)勢”,13.69%選擇“從眾”。
現(xiàn)今,我們的社會主義宣傳教育不到位,方式也有不當。理論掌握與考試得分掛鉤。有興趣者,囿于考試;有思想者,囿于得分。興趣思考,早已失去。有興趣者如此,遑論無興趣者。久而久之,許多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課本上的“辯證法”“唯物論”等名詞上,對其精髓幾無掌握。
在馬克思主義與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相遇后,大學生更傾向于選擇了解中國文化。因而,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態(tài)度消極。
在問題“你認為下列哪位思想家最偉大?”中,56.55%的大學生選擇“孔子”,11.33%選擇“蘇格拉底”,1.79%選擇“恩格斯”,30.36%選擇“馬克思”。
在與三位外國思想家同列的情況下,選擇孔子的占比仍過半——大學生更傾向于中國思想家。
中國是擁有5000年輝煌歷史和璀璨文明的國家。儒家思想也早已成為國民文化性格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學生做此選擇,完全在情理之中。
在問題“馬克思主義是否會被普遍接受?”中,45.24%的大學生認為“世界思想多元化,受眾會越來越少”;54.76%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巨大理論優(yōu)勢會被世界普遍接受”。
現(xiàn)今思想多元化趨勢明顯,除各種主流思想外,一些落后思想仍然存在:部分地區(qū)相信神的存在,相信前生明世,根深蒂固的生活慣性使他們排斥唯物主義。一些偏激思想也是層出不窮:宗教極端主義、民粹主義、民族主義。一些邪教思想“科學化”:先以客觀現(xiàn)實震撼人們的眼球,再輔以異端邪說控制人們的心靈。
通過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少數(shù)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觀不夠客觀,不客觀性大多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態(tài)度消極與評價偏激。
在“你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的問題中,6.55%的大學生認為“這是一門無用的學科”,37.5%認為“這是一門有用的學科”,23.21%認為“這是一門用處不大的哲學”,32.74%認為“這是一門用處極大的哲學”。
客觀生活經(jīng)驗決定了大學生的看法。鑒于當今資本主義國家的強勢地位,一些對馬克思主義心懷期許但收獲不多的大學生們逐漸對馬克思主義失去信心。人是社會的產(chǎn)物,大學生的價值觀不過是對社會中浮躁風氣的體現(xiàn)而已。對此,我們需要:撥開迷霧講道理、去偽存真擺事實,講好中國發(fā)展的精彩故事。這會使得大學生們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巨大優(yōu)勢,從而端正態(tài)度。
在“你認為馬克思主義過時了嗎”的問題中,52.38%的大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在一些領(lǐng)域仍然需要補充與發(fā)展”;4.76%認為“完全過時了”,42.86%認為馬克思主義“沒有過時”。
造成偏激評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少數(shù)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了解很少,馬克思主義于他們而言,不過是一種常被人提起的理論罷了。大學生易被敵對勢力的妖魔化宣傳欺騙。另一方面,社會處于轉(zhuǎn)型階段,社會中存在的與唯物主義相抵觸的義利觀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觀。還有,我國的社會主義理論宣傳方法不當,教育不到位,使不少大學生產(chǎn)生排斥心里。
在當下浮躁的社會中,大學生依然對馬克思主義充滿興趣,能夠主動閱讀與學習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能夠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觀,能夠客觀評價馬克思主義。
但是,仍有一些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興趣極低,了解不足,無法客觀評價馬克思主義。現(xiàn)今,世界思想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對少數(shù)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觀構(gòu)成了沖擊。另外,由于我國宣傳教育的缺失和敵對勢力的妖魔化宣傳,更出現(xiàn)了神化與極度貶低馬克思主義的極端情況。但是,只要我們采用合理的宣傳教育方式,這種情況必定會減少以至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