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寧波大紅鷹學院
近年來,高校規模不斷擴大,畢業人數逐年增加,就業方面也面臨了嚴峻的考驗,會計專業畢業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因此,需要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以符合社會需求。當前,會計專業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面臨諸多的挑戰,如何解決他們的就業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現階段的就業問題不容小視。在經濟的熏陶下,會計行業隨著經濟的發展也是日益增長,但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問題。首先是會計的失真問題嚴重,虛假信息,包庇現象嚴重屢見不鮮,忽視誠信二字,其次是畢業生野心大,導致一些人學了朝陽產業卻找不到稱心如意的工作。提高會計整體行業素質和技能的任務迫在眉睫。很多人侃侃而談,認為大學生一畢業就意味著面臨失業,其實不然,會計本科生就業會受多因素影響,一方面是學校的影響,一方面是社會形勢的嚴峻。可見,會計對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重要,但是普遍的會計,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對會計人員有著嚴要求,高標準。
不同企業對會計人員的需求不盡相同。然而,在整個企業中會計人員的能力可謂是舉足輕重。內資企業對職員要求高,需求量提高,發展和招待尚有不足,工資低,還需靠自己努力得到長遠發展。至于外企,待遇薪資好,進入門檻高,工作壓力大。這樣的企業需要從業者有過人的心態和能力。想進入會計事務所的也是大有人在,事務所的專業性強,對從業者對專業的認知尤為重要,工作壓力大,事物繁忙。
會計專業畢業生供過于求的現象逐年顯著。會計學是一門實用性學科,在這個如此嚴峻的社會形勢下,畢業生同樣不能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原因是多方面的。最近幾年許多高校紛紛開設會計這個標準取向,大約有500所院所和900所科班學校開設了該學術,出現了供過于求的現象。不管是在會計工作事務所,還是在各個領域的企業、政府機構及非盈余組織,對畢業生的認可度也是逐年增高。畢業生對工作的認知程度不夠高,渴求高薪資的工作崗位,忽視了技能的應用,導致了大學生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
就業地域相對狹窄。[1]據分析,70%的畢業學子選擇在北京、上海、深圳大展宏圖,20%的學子選擇在浙江、江蘇,2%選擇在西部。畢業學子就業的地域范圍不平衡,呈現出“東多西少,城市多農村少”的顯著特點。可見畢業生都在往大城市涌入,而那些西部貧瘠的地方的就業人員卻寥寥無幾,大學生的首要之選必定是效益好的國企或者外企,愿意從低層次做起的真的是微乎其微。畢業生總是一致認為會計是個熱門專業,但面臨供過于求的時候,那可能就是實力的較量了。
會計專業的普遍化,提高了對會計人員的能力要求。為了迎合中小企業對會計人員的大力需求度,各行各業都離不開會計人員對財務的管理。[2]國家工商總局最新發布的一項統計表明,“十一五”期間我國登記注冊的私營企業數量年均增速高達14.3%,已經超過840萬戶,成為我國最大的企業群體,占全國實有企業總數的74%。可見,會計人員就業遠景十分美好,但是對會計人員的學歷要求都大大提高。需要有熟練的計算機軟件操作技能;需要任勞任怨的職業操守,勤勤懇懇的工作熱情;需要大學生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實地考察經驗。有些外企甚至需要有高超的外語表達能力,過人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素質決定高下,能力決定未來。
目前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就業壓力大,會計這個行業雖說需求量大,但是并不意味著就業一帆風順,不努力終究會被社會所淘汰。會計學與一般的專業學科有實質上的區別,培養人才的手段是豎向培養,從考初級會計證到中級財務再到高級財務會計,是一蹴而就的一條直線。在校期間學習方面需要力爭上游,多考出會計相關證書,同有能力的人打交道,業余多參加一些專業方面競賽,拓寬自己的視野和實踐能力。不斷培養工作執行能力,應變能力,交際能力,積累經驗,創新工作理念,成為一個適應當代需求的應用性人才。大學生要有目標、有方向,步入社會才能駕輕就熟。近幾年,很多畢業生都會以報考公務員或者教師作為人生的一個方向。經濟發達的國家,注冊會計師也成為高收入一職。[3]就我國而言,最近幾年來報名注冊會計資格考試人數每年平均都維持在60萬人上下。說明高技術的會計被社會所看重,九牛一毛的技術已經不是當今社會所追寵的。注冊會計師是最高的證書,含金量極高,是很多高材生的不二之選。還有人會選擇其他事業性單位、金融理財等。付諸行動的想法,方可成就可塑之才。
參考文獻:
[1]許爐爐.會計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及對策[J].現代企業文化,2010(20):212~213.
[2]鞏家民.中小企業對會計人員技能與素質要求的調查[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1):114~115.
[3]王積田.新形勢下會計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0(1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