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飛 張 瑜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社會實踐是主體借助于一定的中介和手段,是有目的的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是人所特有的對象性活動,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的過程”。社會實踐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種活動的總和,是人類探求真理、發現真理、運用真理、驗證真理、發展真理的基礎。
大學生社會實踐屬人類實踐整體的一個子系統,屬于實踐范疇。在黨和國家的大力號召下,高校積極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培養具有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是拓寬教育途徑的有效補充,是完善教育機制,實現高等教育育人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謂實效性,就是指事物經過某種活動過程后,產生的客觀結果與預期目標相比較,它所達到的真實有效的程度或狀態。而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是檢驗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即“受啟發、長閱歷、有成就”,這種成效是衡量和檢驗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
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應從三個方面來衡量:
一是“受啟發”。作為思想政治深化和提升多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徑。大學生走出課堂,接觸社會,通過親身體驗,知曉國情和民情,提升能力與素養,受到啟發。
二是“長閱歷”。大學生通過豐富的社會實踐,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將實踐能力得到鍛煉,自己的閱歷得到增長。
三是“有成就”。大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實踐,發揮作用,有所成就。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科技、文化、“三下鄉”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社會調研和考察;社會服務;創新創業活動等。
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形式主義的現象,在一定情境下的社會實踐中不能發揮到實際的作用,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與計劃,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去鍛煉自己的能力、也沒有深入的去在社會中歷練。
社會實踐過程中,部分大學生更多注重的是實踐結果,而不是實踐過程中的各種事務的實施與個人能力的歷練,所以最后的結果就是大家收獲的是一個“理想”的實踐結果,而不是“受啟發、長閱歷、有成就”。
在實踐前期,采取“一動三會三改”的進程,由經驗豐富的大學生組成實踐服務隊?!耙粍印保杭磩訂T大會,由指導教師與有經驗的學生為社會實踐全體學生作動員大會;“三會”:即實踐計劃研討會、實踐活動啟動會、集中培訓會;“三改”即改形式、改作風、改方案。通過認真周密的前期準備,為之后的實踐做好充分準備,確保順利開展。
在實踐中期,實踐團隊應緊緊圍繞活動主題,深入到各個方面,努力學習專業技能,深入了解國情、民情和社會需求,在實踐中不斷進步。
在實踐過程中,應在傳承中創新,將理論與實際結合,大家多交流、多思考,集思廣益,應該走到社會中去,真正的去實踐,去了解學會更多,同時應有指導教師親自到場指導和電話、QQ指導,及時發現問題進行糾正,保證了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實踐總結階段,成員們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社會主人翁意識,在社會實踐中實現真正的人生價值。
活動結束后,隊員們就實踐的過程及結果進行深入交流,大家交流對本次活動的感想與收獲,并總結自己在帶隊指導過程中發現的一些現象問題,及時總結實踐成果,認真學習活動經驗,真正做到有所收獲。
社會實踐活動是新時期下當代大學生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重要途徑,社會實踐實效性是確保實踐達到最終目的、發揮重要意義的保障,通過提升實效性,來搭建社會實踐更高的平臺,來發揮社會實踐更深刻的意義,來促進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更大收獲!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王小云,王輝.大學生社會實踐概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3]汪淑娟.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研究[D].吉首:吉首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