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海龍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畢業生是高校的“產品”,畢業生的社會需求如何,他們能否適應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要求,能否在崗位創造成績,用知識回報社會和人民等情況,對一所高校的聲譽和發展至關重要。本研究主要針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進行分析研究,并進行一些思考。
隨著全國高校的擴招,以及目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加,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情況與質量也參差不齊,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
目前高校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少數高校沒有開設就業指導課程。有些高校雖然開設課程但是任課老師往往都是兼職人員,對當前的就業形勢以及就業相關的最新政策理論取法研究,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指導。各高校普遍存在就業指導工作只在畢業年級開展,不能講就業指導貫穿于整個大學生的大學生涯中,導致學生沒有良好的就業理論指導,沒有樹立良好的就業觀念。
通過就業指導服務工作調研,我們認為,作為高校應采取以下措施幫助畢業生提高綜合素養、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并幫助畢業生提高就業質量。
第一,重視學生就業觀念的教育,幫助學生建立“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由于我國存息東西不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大多數畢業生不愿意到基層工作,同時當前畢業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重視待遇,工作輕松,對工作條件有較高要求。我們再就業觀念的教育上,應著力培養學生長遠的目光,樹立遠大目標,養成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要重視自身的能力,通過在工作崗位中的歷練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最后在考慮換更好的工作,逐步實現人生目標。
第二,加強就業形勢、就業法規、就業政策教育。通過就業指導讓學生了解當前社會的人才需求情況,了解當前我國就業的政策與法規,保障自身權益,認真合理的考慮自身的就業方案。
第三,培養學生為人處事的能力,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誠信與責任心。強調做人要誠實守信,有責任心、事業心,知恩圖報;這些事做成大事的基本要求。
第四,要做好職業規劃指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課程,引導學生建立長遠的職業規劃。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清楚專業與職業的關系,了解自身專業所能從事的職業范圍。幫助學生了解自身情況,包括心理素質、職業素質、專業素質等方面,對自身有一個明確的定位,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對自身職業方向作出更好的選擇。
第五,加強創業指導。目前我國出臺了多種大學生自助創業的扶持政策,大學生自主創業對改善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緩解就業壓力有著重大的意義;加強創業指導要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創業信心,就當前形式為學生進行分析,指導明確方向,在創業政策和程序上給予引導,在創業方向和方法上給予指導,幫助大學生充分運用國家政策的便利做好創業的準備與起步工作。
教學單位要加快完善“黨政領導直接管,分管領導具體抓,學院教職工全員參與”的就業工作管理機制,落實“學校為主導,學員為主體,齊抓共管”的政策方針。要發動全體教職工關注并積極參與就業工作,在全校范圍內要逐漸形成“全員意識”,讓所有教職工意識到自己在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責任,要充分發揮自身能力利用多種渠道與方式,收集就業信息,開辟就業市場,千方百計為畢業生就業工作獻言獻策。領導、教師要深如到畢業生中去,了解畢業生情況,幫助畢業生擺正心態,樹立正確目標,促進畢業生就業工作順利開展。
就業指導重在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才,幫助學生熟悉國家就業政策,最終目的是讓他們能夠在今后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1]蘇錕.試論對各類就業困難群體(高校畢業生)的指導與幫助[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8).
[2]楊利江.基于人本理論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構建——以南方某大學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7(16).
[3]劉璐.我國低年級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問題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38).
[4]王仲貴.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創新舉措研究[J].納稅,2017(24).
[5]王雯.“眼高手低”理念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探索[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