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內蒙古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已轉化為新時期我國主要矛盾。從我國的基本國情來看,城鄉發展的差距是我國最大的不平衡,鄉村發展極不充分。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主要工作,推動農業、農村、農民的全面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是農業農村農民“三位一體”的重大發展戰略,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的系統性工程,必須抓緊抓實,確保見效。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三農問題是有關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由此可見,“在全黨工作中“三農”工作非常重要,努力做好“三農”工作,解決“三農”問題,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需要首要解決的任務。
鄉村與城市相比,在生態、產業、社區發展以及生活質量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距。想要實現“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生態宜居、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的總體要求,振興祖國的美好鄉村有效解決生產、生活、生態三者之間的關系,并對其進行統籌安排,實現農業生產力和農村生產關系的協調,有效解決鄉村與城鎮在經濟上的共生發展。
在中國社會的改革和發展中,“農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體。但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社會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口越來越趨向于在大城市聚集,在城市工作、生子、安家落戶已成為年輕人普遍的生存愿景。鄉村人口老齡化,鄉村勞動力流失等一系列原因,導致我國鄉村與城市的差異日漸嚴重?;谝陨显颍绾翁嵘迕竦男腋8?,實現農業農村快速協調發展成為建設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個大問題。
對于解決糧食安全問題,要立足于國情。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耕地輪作,完善農業補貼,穩定糧食價格。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設施裝備水平,增強糧食發展穩定性和持續性。嚴守耕地紅線,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保護耕地母親。
現代農業體系是一個有機整體,不但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振興戰略最重點的實施部分就是構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服務體系。
(1)提高現代農業產業競爭力,創新傳統農業功能,提高農業質量。在保證農產品供給的同時,努力拓展非生產性農業功能,如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發展農業觀光旅游和鄉土文化傳承等。
(2)構建農業現代化生產體系,提升農產品結構供給質量,強化資源投入、農業生產與需求市場之間互通連接。優化農副產品區域布局,加快開展輪作休耕、輪作退耕,保護重要農產品生產區域、保護主要農產品特色優產區,建設糧食重點功能產區。大力落實質量興農戰略,提高農產品質量,推進農業品牌化生產。發展農業產區綠化行動,集中治理農業污染以及污染源頭等主要突出環境問題,實現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
(3)發展農業現代經營體系,優質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要落實好,小農戶和現代農戶實現互幫互助。積極培育新型優質農業經營主體,加強他們的帶動作用。通過鼓勵合同訂單、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促收益共享。著力提升農業服務業,讓普通農戶向現代農業服務商積極靠攏。
產業融合就向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積極發展普通農戶與大農業經營主體相互融合,是農民拓寬渠道增收、推動高質量農業發展、鄉村實現興旺產業的重要手段。
(1)培育新業態服務。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產業集群,大力推動農業工業升級轉型。完善農產品跨區域物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發展農村電商,加強設施基礎建設,鼓勵各類經營主體創新發展新型互聯網農產模式。
(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產業融合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新的經營理念,創新生產經營能力,可以有效推進農產業融合發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為依托,培育積極的一批產業相融合的多元化農村主體,引領產業融合向前發展。
(3)完善健全聯盟利益機制。增加農民創業就業機會。創造增收好環境,讓普通小農戶積極加入產業融合、分享產業融合收益,積極為鄉村振興做貢獻。
鄉村振興已經成為我國現階段的重要任務之一,通過深入了解和積極消減城鄉差異,從而改善由城鄉發展不平衡所帶來的社會矛盾,在黨的領導下,積極開展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通過不斷完善鄉村經濟、文化建設,才能確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質量。鄉村振興時不我待,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