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按狹義來說,體育教材只包括體育教科書一本教材,按廣義來說,體育教材包括教師講義和教科書等各種教學材料。體育教材不僅可以反映出體育教學的基本目標、路線和邏輯結構,還是幫助學生學習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教學媒介。
體育教材包括體育運動技能體系和體育運動技能體系兩方面內容。由此可知,體育教材最重要的兩個特性就是其技能性和知識性。在技能性方面,體育教材的內容載體應具備為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提供指導的功能,包括體育運動項目練習方法、競賽活動方法、動作方法等內容。在知識性方面,體育教材應具備為學生了解健康生活、體育科學指導的功能,包括體育與健康等方面的具體內容。需要注意的是,體育教材的知識性與技能性要有聯合性的體現,形成完整體系。
健康第一是我國的體育課程開展的重要原則。因此,體育教材應具備一種重要特性就是其健身性。教材內容應能夠體現出傳授健康知識與技能的理念思想。同時,體育課程的綜合性決定了其教材的多元化,目標應遵循運動技能、心理健康、運動參與、身體健康、社會適應五方面內容。
對于大學一到四年級的學生而言,其身心需求與認知需求等方面都各具特點。大學體育教材需要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發展需求和階段特征。基于此,體育教材需要具備階段性的特征。此外,由于體育課程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并不間斷,所以大學體育教材應具備一定的連續性,注重與中小學課程內容的銜接[1]。這有利于大學體育課程學習的系統性和遞進性,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理念。
一般而言,體育理論教材主要以教室作為教學場所,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方面具備更多的便利性。在理論課教材優化方面,教師應注重體現體育理論教學難點、重點內容,并與課程教學模式相融合。在新時期的理論課教材呈現方式上,教師需要根據以下幾方面來優化理論課教材:第一,自制軟件形式。根據現階段,體育技能項目的運動軌跡與技術特征,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來豐富體育教材的內容體現,利用PPT、微課制作等技術,轉變傳統的單調理論教學模式,創造出一圖文并茂的體育理論教材,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提升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第二,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文本、圖像、聲音、視頻等多媒體課件是紙質體育理論教材的延伸,在體育理論教材內容與表現形式方面具有很多優勢。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體育教材不再局限于課本知識,而是趨向于多信息通道融合,這利于滿足體育教學的現實需求,便于學生理解。
現階段,銜接學校與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以能力與習慣為導向來實現大學實踐課教材的優化,這對于幫助大學生養成終身體育意識有重要作用[2]。相比于一般教學課程,在模仿性、形象性、直觀性等方面體育實踐教學都有更加明顯的特征。在體育實踐課教學中,很多課堂時間是用來進行學生自主練習與教師示范講解的。大部分實踐課需要在運動場所展開,其教材數字化課時比重在大約百分之十左右。基于此,除了戰術學習與運動項目技術,實踐課程的內容并非所有實踐教學內容都適合進行數字化整合,還包括身體素質的鍛煉。相關人員在編寫大學體育教材時,需要使之符合大學生行為習慣和思維特點,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使教材可以有助于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掌握兩三項終生受用的技能。
在實踐中,由于大學生身心發育相對成熟,所以相比于中學課程,大學體育教材需要在中學課程教材的基礎上加大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在大學體育教材編寫過程中,相關人員人員要從以下幾方面來體現其科學性:第一,訓練大學生運動技能方面。教材不僅要能夠全面講解體育技能,還應該從運動生理學、鍛煉心理學、運動解剖學等不同角度來詮釋體育技能的內在價值。第二,培養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與能力方面。為了為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讓他們更好地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價值,教師要從大學生成長、成才與工作和生活方面來綜合性分析大學體育教材[3]。
綜上所述,我國大學體育教材的優化離不開體育教材內容呈現的多元化,理論與實踐體育教材的創新等方面。為了適應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的需要,在新時期,大學體育教材的編寫要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全發展為原則,進一步優化中學體育教材,不斷提升體育教材的綜合水平,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