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淮海工學院
傳統資助體系只重視于獎學金或助學金的發放問題,為了保證公平,對于困難學生的認定與發放助學金的審核更為全面,但卻因此很少將注意力放在被資助學生的心理問題方面,只注重了物質的資助,卻忽視了心靈的幫助,尤其是對于提交了申請卻未被選中的學生來說,急需心理上的疏通引導。這樣的資助體系并不全面,也無法達到資助的真實目的。
當前,很多資助體系通常都是根據征文活動、講座等等較為嚴肅的方式進行展開,學生對于這類活動的興趣并不高,很多學生只是被迫參加,但是對于這些活動的意義絲毫不了解,僅僅局限于形式,這使資助助學難以取得顯著成效。
高校資助管理中對資助申請人的隱私過多的暴露,例如曝光家庭收入情況、個人信息等等[1]。不僅僅使受助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個人行為自由受到限制,而且還埋下了安全隱患,危及受助學生的人身安全。這樣的行為不利于受助學生的成長與學習。
當前階段,學校的資助通常要經過四項環節,首先,開學前,學校通過錄取通知書內附加的文件來說明校內資助助學工作自己申請要求等,之后的一系列政策通常都是由輔導員進行通知。而受資助的學生本人對于一系列資助政策無法深入理解。而如果可以充分好利用微信公眾號,便可以通過一些趣味的視頻圖片等等,是原本復雜的政策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并且可以及時接收政策,如果有任何疑問,也可以通過公眾號進行詢問,尋求專業的答案。
當前階段的資助的認定,通常是通過學生自主申請,然后再由班級內部進行評選,再由學院進行審查,最后再由學校進行認定[2]。這一過程復雜而且耗時長,如果可以利用好微信平臺,就能對于上述階段進行縮減,使資助認定更為快速,并且提高準確度,也能避免申請資助的學生被其他同學議論,保護了其自尊心不受傷害。并且申請資助的學生可直接在微信平臺上對個人的信息進行確認,避免了因為信息錯誤導致的發放不到位的情況,也極大的提高了效率,并且保證了被資助學生的隱私。
當前,不同于傳統發放助學金的方式,更多高校采用勤工儉學取得相應報酬的方式進行資助,這種資助要比直接給予他們補貼效果好。高校在實踐探索中已經逐步完善勤工儉學工作體系,跟常規發放的助學金不同,勤工儉學能讓學生理解通過勞動來助學這一良好的育人方法。而微信平臺可以提供勤工儉學的相應報名平臺,使報名更加方便,也使更多學生愿意參與[3]。當前,有些學校已經開啟了微信平臺進行勤工儉學活動報名,這極大提高了參與人數,也獲得了更好了社會關注。
在這一媒體飛速發展的時代里,微信資助平臺也面臨著很多機會和困難。和傳統的資助方式比,微信資助平臺具有很多優點,例如時效性強,針對性強,傳播方式多元化等。而和其他網絡傳播媒體比,微信平臺的功能更為多元,普及范圍也更廣。不僅如此,微信平臺可以保護好受助學生的隱私,也可以與學生進行匿名溝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傳播的方式也更為輕松愉快,使學生更樂意接受。對于資助方式也更為透明,更為公平公正。并且,微信平臺所提供的不僅是資助,而且對于一系列正確價值觀也進行了傳播。
而事物都有兩面性,微信資助平臺有如此多的優點,卻也有些無法避免的困難。首先各個學校需要一個團隊來專門進行微信公眾號的管理,所需要的人數大概二十人左右,包括攝影、文案、采編、策劃等等。并且都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教學,這其實增加了工作的難度。其次,在當今這個微信公眾號眾多的時期,怎樣做好公眾號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要做到能夠吸引學生去關注,排版內容設計都很重要,而與此同時又要對學生有一定教育作用。另外,要做到能夠及時和學生進行交流也并不容易。不僅如此,公眾號還需要時刻提防輿論炒作現象的發生,針對這一現象需要準備緊急處理方案,在關鍵時刻進行法律維權。
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都是通過各類自媒體來獲取信息,在自媒體這波浪潮下,各大高校的助學工作不應該只局限于傳統方式,應當充分利用好現代傳媒,發揮其在資助助學體系中的優勢,利用網絡傳播來引導思想。